时间: 2025-04-27 09:11: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11:44
《浣溪沙》
石孝友
迎客西来送客行。
堆堆历历短长亭。
人残酒不能醒。
烟染暮山浮紫翠,
霜凋秋叶复丹青。
凭谁图写入银屏。
迎接客人从西方而来,送走客人离去的路途。
短长亭台堆积如山,历历在目。
酒酣耳热的人却无法清醒。
烟雾笼罩的暮山呈现出紫色和翠绿色,
霜打的秋叶变得如同丹青一般。
又有谁能将这些美景描绘在银屏上呢?
石孝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其诗风多表现山水自然,情感细腻,常用优美的意象描绘人生的感受与思考。
《浣溪沙》成诗时,正值秋冬之交,诗人可能在送别友人之际,感慨时光流逝、人生无常,因而写下此诗。
《浣溪沙》通过送别的场景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自然美的感慨。开篇以迎送客人为线索,引入了短长亭的意象,既表现了场景的繁忙,也暗示了人际关系的复杂。诗中“人残酒不能醒”一句,直接传达了送别时的惆怅和无奈,酒醉的状态象征着对过往时光的沉迷与不舍。
接下来的描写转向自然,烟雾笼罩的暮山与秋叶的意象交织,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展现了秋天的凋零与美丽。“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通过色彩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最后一句“凭谁图写入银屏”,则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思考,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在送别的情境中,交织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情感真挚而深厚,既有对友人的眷恋,也有对美景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索。
诗歌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自然美的感慨,体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充满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浣溪沙》的作者是?
A) 李白
B) 石孝友
C) 杜甫
D) 白居易
“人残酒不能醒”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惆怅
C) 愤怒
D) 失落
诗中的“银屏”指代什么?
A) 画卷
B) 屏风
C) 银子
D) 镜子
以上的分析与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浣溪沙》的艺术魅力与情感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