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0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01:38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廖行之 〔宋代〕
玳席华筵,嘉宾环集三千履。兰膏芬芷。一簇红莲里。花覆玉郎,苒苒青衫。咸倾企。小登科第。有底新桃李。
白话文翻译:
华丽的宴席上,嘉宾云集,如同三千双鞋子环绕。兰花香气四溢,如同一簇红莲盛开。花朵覆盖着英俊的青年,他身着渐渐褪色的青衫。所有人都对他充满敬仰。他刚刚考中进士,如同新开的桃李花一样引人注目。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至今,显示出一定的文学造诣。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盛大的宴会场景,通过华丽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主人公的荣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庆祝某位青年考中进士的宴会上所作,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主人公的荣耀,表达了作者对青年才俊的赞美和对科举制度的推崇。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华丽的宴席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主人公的荣耀。诗中“玳席华筵”和“嘉宾环集三千履”描绘了宴会的盛况,而“兰膏芬芷”和“一簇红莲里”则通过香气和花朵的意象,增添了宴会的雅致。主人公“玉郎”身着“苒苒青衫”,在众人“咸倾企”的目光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最后,“小登科第”和“有底新桃李”的比喻,既表达了主人公的荣耀,也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赞美。整首诗语言华丽,意象丰富,情感饱满,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宴会的盛况和主人公的荣耀,表达了作者对青年才俊的赞美和对科举制度的推崇。诗中通过华丽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宴会的热闹和主人公的荣耀,体现了宋代社会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青年才俊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三千履”比喻什么? A. 宾客众多 B. 鞋子很多 C. 宴席华丽 D. 香气四溢
“兰膏芬芷”中的“芬芷”是什么意思? A. 香气四溢 B. 花朵美丽 C. 宴席华丽 D. 宾客众多
“小登科第”指的是什么? A. 考中进士 B. 宴席华丽 C. 宾客众多 D. 香气四溢
“有底新桃李”比喻什么? A. 新进士的荣耀 B. 宴席华丽 C. 宾客众多 D. 香气四溢
答案: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