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宁浦书事六首

《宁浦书事六首》

时间: 2025-05-02 08:04:51

诗句

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

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04:51

原文展示:

宁浦书事六首
作者: 秦观 〔宋代〕

鱼稻有如淮右,溪山宛类江南。
自是迁臣多病,非干此地烟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宁浦的自然景色,稻谷和鱼类的丰饶让人联想到淮河以南的地方,溪流和山脉的景致则似乎很像江南的风光。然而,自己作为迁徙的官员,常常感到身体的虚弱,似乎与这片土地的烟雾和山岚无关。

注释:

  • 鱼稻: 鱼和稻米,象征着丰收和富饶。
  • 淮右: 指的是淮河以南的地区,典型的水乡地区。
  • 溪山: 小溪与山脉,描绘自然风景。
  • 迁臣: 指的是被贬谪或调任官职的文人,感到孤独和病痛。
  • 烟岚: 指的是山间的雾气,营造出一种朦胧的美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号淮海居士,北宋著名词人,擅长书法。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融入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宁浦书事六首》创作于作者被贬谪于宁浦期间。宁浦的自然美景给了他灵感,但也因身处异乡,感到孤独和病痛,渗透在诗中。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宁浦的美丽风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用“鱼稻有如淮右”引入自然景色,展现了宁浦的丰饶,这里有稻田和水产,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接着提到“溪山宛类江南”,更是将宁浦与江南的美丽相提并论,表现出诗人对家乡水乡的怀念和赞美。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个人的感受,迁臣的身份让秦观倍感孤独,身体上的疾病与心理上的病痛交织在一起。诗人将自身的感受与自然的美丽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无奈。这种对比使诗歌更加深刻,既有自然的美好,又有个人的苦楚,展现了秦观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鱼稻有如淮右: 描绘宁浦的自然景色,展现丰饶的农田和水产,营造出一种生动的画面。
  • 溪山宛类江南: 通过与江南相提并论,表达对宁浦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江南的向往。
  • 自是迁臣多病: 直接表达自己作为迁臣的身份,暗示诗人的孤独和病痛。
  • 非干此地烟岚: 说明自己的疾病与宁浦的环境无关,反映出内心的无奈与苦涩。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鱼稻”比喻宁浦的丰饶。
  • 对仗: “溪山”与“鱼稻”形成对仗,增强诗句的韵律感。
  • 情景交融: 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相结合,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浦美丽自然的赞美与对个人境遇的感慨,体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交织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象征着生机与富饶。
  • : 象征着丰收与希望。
  • 溪山: 代表宁静与美丽的自然环境。
  • 烟岚: 代表着朦胧的自然景象,也暗示着诗人的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鱼稻有如淮右”中的“淮右”指的是哪里?
    A. 淮河以北
    B. 淮河以南
    C. 江南地区
    D. 黄河地区

  2.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迁徙生活的感慨
    C. 对家乡的思念
    D. 以上皆是

  3. 诗中提到的“迁臣”指的是:
    A. 当地的农民
    B. 被贬谪的官员
    C. 商人
    D. 诗人自己

答案: 1. B 2. D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题西林壁》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秦观的这首诗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秦观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表达孤独与思乡,而李白则强调了自然的壮丽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代诗词解析与鉴赏》
  • 《秦观研究》

相关查询

奉答雅均途中见寄二首 题六朝遗秀图 其二 赠罗月岩推府迎侍还万安二首 其二 砥柱四首 上峨桥早行 寄阴舍人 它山堰 题黎漱泉号和念谷高大尹韵 其一 湘江静 忆有不尽庵 送乡僧证缘归山阳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能 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千金一笑 束椽为柱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矛字旁的字 号结尾的成语 竖心旁的字 自弃自暴 四字头的字 口字旁的字 世家子弟 尸字头的字 全神贯注 情死 消结尾的成语 颐颐 绞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