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14:14
朝登西岩望太湖,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4:14
姑苏杂咏·洞庭山
作者:高启 〔明代〕
朝登西岩望太湖,
青天在水飞云孤。
洞庭缥缈两峰出,
正似碧海浮方壶。
尝闻此山古灵壤,
蛇虎绝迹欢樵夫。
涛声半夜恐魂梦,
石气五月寒肌肤。
居人仿佛武陵客,
户种橘柚收为租。
高风欲起沙鸟避,
明月未出霜猿呼。
中有林屋仙所都,
银房石室开金铺。
罗浮峨眉互通达,
别有路往非人途。
天后每降龙垂胡,
神钲忽响惊栖鼯。
自悬日月照洞内,
古木阴蔽空朝晡。
风吹白芝晚易老,
云带紫泉秋不枯。
灵威丈人亦仙徒,
深入探得函中符。
玄衣使者不暇惜,
欲使出拯苍生苏。
后来好事多继往,
石壁篆刻犹堪摹。
千年玉鼠化蝙蝠,下扑炬火如飞乌。
玄关拒闭谁复到,
似怪衣上腥尘污。
勿言神仙事恍惚,
灵迹具在良非诬。
我生扰扰胡为乎,
坐见白发生头颅。
久欲寻真未能去,
局束世故缘妻孥。
何当临湖借渔艇,
拍浪径渡先双凫。
独攀幽险不用扶,
身佩五岳真形图。
夜登天坛扫落叶,自取薪水供丹垆。
此身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肯许无?
狂语醉发应卢胡。
清晨登上西岩,眺望太湖,
湛蓝的天空与水面相连,孤云飘浮。
洞庭山缥缈,两峰耸立,
就像碧海上漂浮的方形壶。
曾听说此山有古老的灵气,
蛇虎绝迹,樵夫欢喜。
深夜涛声,恐怕惊扰了我的梦,
五月的石气,令人肌肤感到寒冷。
居住在这里的人仿佛是武陵的客人,
家中种着橘子和柚子,收成用作租金。
高风起时,沙鸟纷纷避让,
明月未出,猿猴已在呼叫。
山中有林屋,正是仙人居所,
银色房屋、石室,开设金铺。
罗浮山与峨眉山互相通达,
还有通往非人之途的秘密通道。
天后每次降龙,神钲声响惊动了栖息的鼯鼠。
日月在洞内悬挂,
古树阴影遮蔽了早晚。
风吹过白芝,晚年易老,
云带着紫泉,秋天却不枯。
灵威的丈人也是仙人,
深入探寻,得到函中的符咒。
玄衣使者不惜代价,
想要拯救苍生于苦难。
后来好人事迹不断,
石壁上的篆刻仍然能模仿。
千年的玉鼠化为蝙蝠,
跃向火炬,如飞鸟般急速。
玄关封闭,谁还能再来?
似乎衣衫上沾染了腥污。
别说神仙的事情虚幻,
灵迹确实在,绝非诬陷。
我生奔波,究竟为何,
坐看白发渐生于头。
久想寻求真理,却未能如愿,
被世俗的牵绊束缚着,缘于妻子和儿女。
何时能到湖边借一只渔艇,
拍打浪花径直渡过,追逐两只野鸭。
独自攀登幽深险峻的山峰,不需扶持,
身佩五岳的真形图。
夜晚登上天坛扫落叶,
自取薪水供奉丹炉。
此生愿作仙家奴,不知仙人是否会答应?
醉言狂语,随意而发。
高启(公元 1498年- 1573年),字季扬,号白云山人,明代著名诗人,兼擅诗文,尤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姑苏杂咏·洞庭山》创作于明代,是高启在游历洞庭山时的即兴之作。此诗描绘了洞庭山的自然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高启的《姑苏杂咏·洞庭山》是一首充满自然美感与哲理思考的诗作,诗中描绘出洞庭山的秀丽景色,同时融入了对人世生活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寻。全诗意境开阔,气韵生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诗的开头,诗人从西岩的高处眺望太湖,青天与水面相连,孤云悠然飞舞,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自然氛围。接着,描绘了洞庭山的两峰,形象生动地比喻为“碧海浮方壶”,强化了自然界的奇特与美丽。诗中提及的“灵壤”“蛇虎绝迹”,不仅描绘了山林的幽静,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与珍视。
在情感上,诗人表现出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面对世俗的纷扰,他渴望逃离,寻求一种更高的精神状态。诗人希望能如仙人般生活在洞庭山中,享受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体现了诗人的哲学思考与个人情感,令人深思。
(此处省略部分逐句解析,供用户参考)
全诗通过描绘洞庭山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思考与感慨。诗人在自然与人世的交错中,寻找生命的真谛与精神的归宿。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高风欲起沙鸟避”主要描绘了什么?
填空题:诗人希望借助_____来逃离世俗生活。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明月未出霜猿呼”表达了夜晚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