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1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14:47
矍铄翁徒誇被甲,
玄真子自爱衣蓑。
昏花安得金篦刮,
荒落犹将铁砚磨。
雄思湛深空自好,
郊鸣寒苦几时和。
木鱼差异炎凉者,
不鄙柴门夜夜过。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对比和反思的景象。诗中的老翁徒自夸耀自己的铠甲,似乎在炫耀武勇;而“玄真子”则自得其乐,身着简朴的蓑衣。昏花的景象如何能刮得了金色的篦子,荒凉的环境里,仍有人在磨铁砚。雄深的思考自会在空中独自欣赏,田野间的寒鸦鸣叫,难道何时才能和谐?木鱼的声音在炎冷中差异分明,柴门下的夜晚,依然有人来往,显得不屑一顾。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士元,号天池,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常反映出对人生的哲思和社会的观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不安之时,诗人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当下的生活和人们的心理状态,通过对比反映出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的追求。
本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人们在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和选择。开篇的“矍铄翁徒誇被甲”,既显示了老年人的精神状态,也暗示了对武力和荣耀的追求。然而,紧接着的“玄真子自爱衣蓑”则引入了另一种生活态度,即道教的宁静和自足。诗人在这里并没有直接表现出对哪一种态度的偏好,而是通过对比让读者思考。
后面几句提到的“昏花安得金篦刮”,反映出对奢华生活的质疑,而“荒落犹将铁砚磨”则体现出即使在贫困和落魄中仍然有追求知识和艺术的坚持。这种坚持与“雄思湛深空自好”相呼应,表现出一种高远的理想和不屈的精神。
最后两句“木鱼差异炎凉者,不鄙柴门夜夜过”,则通过对木鱼的描绘,暗示了修行者对世俗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表现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整首诗在对比中引发思考,呈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物质与精神、世俗与理想的对立,表现出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中的坚持与反思,强调内心的安宁与追求。
诗词测试:
矍铄翁自夸什么?
A. 被甲
B. 蓑衣
诗中“昏花安得金篦刮”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奢华生活的向往
B. 对奢华生活的质疑
“木鱼差异炎凉者”中的木鱼象征什么?
A. 物质财富
B. 精神追求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