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8: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8:51
重明洞普照,片云障其辉。
雨露岂不广,尺蔀遏其滋。
矧兹道兴废,实维命所司。
尼使或有时,行止非人为。
行矣安所遇,朗赋归来词。
光明普照大地,然而片片云彩却遮住了它的光辉。
雨露难道不丰沛吗?可是狭窄的屋檐却阻挡了它的滋润。
更何况如今的道理兴衰,实在是与生命的本质息息相关。
即使有时能遇到圣人,行走与停留都不是由人所能决定的。
那么,行走后将遇到什么呢?或许能够吟唱归来的诗词。
作者介绍:庞嵩,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著作风格多以抒情见长,诗作常反映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命运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明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光明与云彩、雨露与屋檐的对比,表达对人生无常和命运不可控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自然现象与人生道理的交错。首句“重明洞普照”,展示了光明的普遍性,但随即的“片云障其辉”则揭示了光明被遮挡的无奈,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雨露岂不广,尺蔀遏其滋”中,诗人用雨露的丰沛与屋檐的狭窄对比,暗示着人们在追求幸福与滋养时常受到环境的限制。
随后的“矧兹道兴废,实维命所司”将个人的命运与社会兴衰联系在一起,强调了人们在历史长河中,所面临的无力感与命运的不可知。最后两句“行矣安所遇,朗赋归来词”则是对未来的思考,尽管人生路途不定,但仍希望在归来时能吟唱出美好的诗篇,寄托了一种对未来的期盼和对生命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本诗运用了对比、象征等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命运的思考。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强调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与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片云”主要象征:
A. 理想
B. 障碍
C. 自然
D. 人生
“雨露岂不广,尺蔀遏其滋”中的“尺蔀”指的是:
A. 广阔的天地
B. 狭窄的屋檐
C. 流动的水
D. 茂盛的植物
诗中提到的“行止非人为”主要表达了:
A. 人对命运的掌控
B. 自然的规律
C. 人生的无奈
D. 社会的兴衰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庞嵩的诗更显得沉思与内省,后者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与对命运的思考,而前者则是对生活的豪情与畅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