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21:03
我昔曾见《寒林图》,范宽妙笔天下无。
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
此图乃是谁作者?
布置大抵如临摹。
比之寒林势差小,木石琐碎何其殊。
周君持来索我诗,我为品藻精与粗。
吁哉画法且勿论,且将画景相排铺。
其时严冬十二月,大雪照映如冰壶。
千岩万壑冻初合,山腰有路郁以纡。
何人马上正痴绝,冒寒不顾冰满须。
复携肴酒欲何往,不念跣行双仆夫。
茅亭孤高在绝顶,直下万仞当平湖。
风波茫茫鸟飞绝,却有渔艇行相呼。
此曹岂不畏冷冽,但苦衣食来求鱼。
世间苦乐有如此,使我不觉长嗟吁。
我从挈家来帝都,侨寓于此三月余。
北风怒号卷飞雪,厨中久矣薪无储。
乃令我仆入山去,归来满担欢妻孥。
妻孥所欢在暖热,岂知此仆寒而痡。
顷因见画感怀抱,正与此意同一涂。
诗成并以写其上,幸勿向此憎嗫嚅。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21:03
雪山图为建德周廷晖赋
作者:刘溥
我昔曾见寒林图,
范宽妙笔天下无。
千山一白气栗冽,
万木尽黑云模糊。
此图乃是谁作者?
布置大抵如临摹。
比之寒林势差小,
木石琐碎何其殊。
周君持来索我诗,
我为品藻精与粗。
吁哉画法且勿论,
且将画景相排铺。
其时严冬十二月,
大雪照映如冰壶。
千岩万壑冻初合,
山腰有路郁以纇。
何人马上正痴绝,
冒寒不顾冰满须。
复携肴酒欲何往,
不念跣行双仆夫。
茅亭孤高在绝顶,
直下万仞当平湖。
风波茫茫鸟飞绝,
却有渔艇行相呼。
此曹岂不畏冷冽,
但苦衣食来求鱼。
世间苦乐有如此,
使我不觉长嗟吁。
我从挈家来帝都,
侨寓于此三月余。
北风怒号卷飞雪,
厨中久矣薪无储。
乃令我仆入山去,
归来满担欢妻孥。
妻孥所欢在暖热,
岂知此仆寒而痡。
顷因见画感怀抱,
正与此意同一涂。
诗成并以写其上,
幸勿向此憎嗫嚅。
我曾经看到寒林图,范宽的妙笔无人能及。
千山都披白雪,寒气逼人;
万木在浓雾中显得黯淡模糊。
这幅画是谁的作品呢?
大致的布局似乎是临摹的。
与寒林图相比,气势显得小得多,
树木和石头零碎得何其不同。
周君带来这幅画让我作诗,我便细细品味其中的精细与粗糙。
唉,画法暂且不论,
就将画中的景色一一铺陈开来。
那时正是严冬的十二月,
大雪照耀得如同冰壶。
千岩万壑刚刚被冻结,
山腰有路蜿蜒而行。
谁在马背上痴痴呆呆,
冒着寒风不顾满脸冰霜。
又带着酒菜要去何处,
却不想赤脚行走的仆人。
茅亭孤高在绝顶,
直下万仞面对平湖。
风波荡漾,鸟儿飞绝,
却有渔艇在水中呼喊。
这些人难道不怕严寒,
只苦于生活所迫,求得食物。
世间的苦乐有如此,
使我不禁长叹一声。
我从家乡来到帝都,
在这里寄居已有三月。
北风怒号,卷起飞雪,
厨房里早已没有薪柴。
于是我让仆人去山中,
他回来时满载欢笑和妻儿。
妻儿欢喜于温暖,
岂知仆人寒冷得多么痛苦。
刚才看到这幅画感慨万千,
正与我的心情如出一辙。
诗作完成便写在上面,
希望不要因此而被人厌恶。
刘溥,明代诗人,善于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其诗风清新,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表达个人情感。
此诗写于冬天,描绘了雪山的壮丽景象,同时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通过景物描写,折射出诗人对家庭和生活的深切关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雪山图为建德周廷晖赋》通过描绘一幅雪山图,将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冬季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开篇提到范宽的“寒林图”,对比之后的雪山图,显示出诗人对绘画艺术的欣赏与思考。诗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如“千山一白气栗冽,万木尽黑云模糊”,让读者感受到严寒的气息。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将目光转向人们在严冬中生活的艰辛,描写了仆人在寒冷中奔波的情景,展现出一种生活的无奈与对温暖的向往。尤其是“妻孥所欢在暖热,岂知此仆寒而痡”一句,强烈的对比不仅凸显了生活的残酷,也引发了人们对家庭温情的思考。
最后,诗人通过自己写诗的经历,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使得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静态的画面,更是一种生动的情感流动。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生活现实,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对自然的热爱,传递出一种感慨与思索的情感。
寒林图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千山一白”的意象主要指什么?
诗人通过“茅亭孤高在绝顶”想表达什么?
可以与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进行比较,二者都表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情的结合,但王维更侧重于心境的宁静,刘溥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