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1:13: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1:13:27
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
作者: 李曾伯 〔宋代〕
怪得檐头鹊语频,好音催召幕中宾。
唤回难塞三更梦,趁取莺花二月春。
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
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
这首诗开头感叹,檐头的喜鹊叫声频繁,仿佛在催促着幕中的客人。想要唤回那些难以填补的梦境,趁着春天的莺花二月。车马的阵图是留给后人效仿的,而囊中封着的谏草则是给现在的陈述。若是退朝后想去拜访孤山,那里还有疏梅可以寄托情感。
李曾伯,字执中,号子厚,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咏物抒怀。他的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感悟。
此诗写于李曾伯送别好友胡季辙赴任的时刻,表达了惜别之情和对未来的期许,也流露出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致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送别好友时的复杂心理。首联以“檐头鹊语频”开头,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也暗示着离别的时刻即将来临。接着,诗人用“唤回难塞三更梦”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不舍,显示出对友人未来前景的祝福与期待。
“趁取莺花二月春”则是一种对春天的赞美,春天不仅是自然的复苏,也是生命的希望。后面的“车法阵图留后效,囊封谏草看前陈”则展现了诗人的理智与远见,强调了历史的传承与谏言的重要性,反映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最后,诗人以“退朝若访孤山去,尚有疏梅可寄人”结束,表达了对孤独与清雅的向往。疏梅象征着高洁的情操,是对友人情感的寄托,留给读者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深思。
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的责任感。通过春天的意象,传达了希望与美好的情感,最终以孤梅象征寄托情感的归宿,留给人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檐头鹊语”象征了什么?
“三更梦”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尚有疏梅可寄人”中的“疏梅”象征着什么?
以上为《送胡季辙制参赴堂召》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