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57
诗词名称: 念奴娇·春雪咏兰
作者: 陈子龙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问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龙山飞雪?解佩凌波人不见,漫说蕊珠宫阙。楚殿烟微,湘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当日九畹光风,数茎清露,纤手分花叶。曾在多情怀袖里,一缕同心千结。玉腕香销,云鬟雾掩,空赠金跳脱。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白话文翻译:
问天这是何意?春天已经很深了,千里龙山上却还是飞雪纷飞。解开佩玉,轻盈如波的人却不见踪影,任凭人们漫谈蕊珠的宫阙。楚殿的烟雾轻淡,湘潭的月光寒冷,想必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而难以攀折。幽谷中嫣然的花朵,只担心又听到杜鹃的啼鸣。那一天在九畹的光风中,几茎清露,纤细的手轻轻分开花叶。曾在多情的怀袖中,一缕同心千结。玉腕上的香气消散,云鬟被雾气掩映,空自赠送金色的跳脱。在洛滨江上,寻芳再望佳节。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龙(约1590—1645),明末诗人,号邺白,晚号山人。他以豪放、清丽见称,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末动荡时期,诗人经历了国家的衰败,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思考,结合春雪的意象,传达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寂。
诗歌鉴赏:
《念奴娇·春雪咏兰》是一首情感深邃、意境悠远的词作。诗人在春天的雪景中引发了对往昔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开头以“问天何意”引入,表现出对命运的疑问与不解。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描写,展现了春雪覆盖下的龙山,形成一种春寒料峭的氛围。每一句都透露出一种欲言又止的情感,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嫣然幽谷,只愁又听啼鴂”一句,尤其引人深思。诗人在幽静的山谷中,面对美丽的兰花,却被杜鹃的啼鸣所打扰,这既是一种自然的感受,也隐含着对过往的追忆。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思考,交织出一种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惆怅,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龙山”象征什么?
“嫣然幽谷”中的“嫣然”指的是?
本词所表达的情感主要是?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陈子龙的《念奴娇·春雪咏兰》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陈子龙更多地表现了思念与孤独,而辛弃疾则展现了豪情与壮志。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性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