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17: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17:59
并刀昨夜匣中鸣,
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怜无处送荆卿!
昨夜匣中的刀剑发出鸣响,
燕赵的悲歌最为动人。
易水边水流潺潺,云朵下草色碧绿,
可惜没有地方可以送别荆卿!
荆轲刺秦的故事广为流传,荆轲作为刺客,怀着报国之志,最终因失败而落得悲惨的结局。诗中提到的“荆卿”即是荆轲,通过他的故事,表达了忠勇与悲壮的情感。诗中易水是荆轲最终送别的地方,象征着离别与无奈。
陈子龙(约1566年-1622年),字君复,号惭愧,明代诗人,生于山西,后迁居南京。他的诗风豪放,常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对英雄情怀的向往。
《渡易水》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荆轲的故事,表达了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渡易水》以悲壮的情感和深刻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英勇精神的崇拜和对历史悲剧的反思。开篇以“并刀昨夜匣中鸣”引入,刀剑在匣中鸣响,既象征着战争的迫近,也隐喻着英雄的壮志未酬。接着提到“燕赵悲歌”,进一步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燕赵地区的英雄情怀令人动容。
诗中“易水潺湲云草碧”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象,然而在这宁静之下却暗藏着无尽的悲伤与离别。最后一句“可怜无处送荆卿”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送别的无奈和对英雄的惋惜,既是对荆轲的哀悼,也是对所有忠义之士命运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个体命运的无奈,让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诗人以个人情感寄托于历史典故之中,使得这首诗在历史与现实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忠义之士的敬仰和对历史命运的感慨,表达了对英雄情怀的追忆以及对不公命运的反思。
选择题:诗中“并刀昨夜匣中鸣”中的“并刀”指的是什么?
A. 剑
B. 双刀
C. 短刀
D. 长枪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荆卿”是指____。
判断题:诗中体现了对历史英雄的敬佩。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