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中秋有感

《中秋有感》

时间: 2025-05-07 22:34:38

诗句

画省曾陪冠盖游,华筵诗酒宴中秋。

星河不动天如水,风露无声月满楼。

皓齿纤腰催象板,珠帘凉影上银钩。

于今寂寞江城暮,乌帽西风叹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38

原文展示:

画省曾陪冠盖游,华筵诗酒宴中秋。
星河不动天如水,风露无声月满楼。
皓齿纤腰催象板,珠帘凉影上银钩。
于今寂寞江城暮,乌帽西风叹白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的感慨。回忆往昔,曾经陪伴权贵游玩,参加华丽的筵席,吟诗作对欢度中秋;而今,星河静止,天空如水般宁静,风露无声,月光洒满楼阁。美丽的女子轻声催促象板,珠帘的凉影映衬着银钩的月亮。如今,只有在江城的暮色中感到寂寞,叹息着白头的岁月在西风中匆匆流逝。

注释:

  • 画省:指官府,带有文人气息的地方。
  • 冠盖:指官员的帽子和车盖,象征地位显赫的人物。
  • 华筵:华丽的筵席,通常用于宴会。
  • 诗酒:指在宴会上吟诵诗词和饮酒。
  • 星河:指银河,代表浩瀚的宇宙。
  • 象板:一种乐器,通常用于乐队演奏。
  • 珠帘:由珠子串成的帘子,常用于装饰。
  • 银钩:指月亮,形状像钩子。
  • 乌帽:黑色的帽子,这里指代老年人的象征。
  • 白头:指年老,白发苍苍的样子。

典故解析:

这首诗中提到的“华筵”和“星河”等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文人描写月夜和中秋的诗句中,反映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叹息。中秋节作为一个团圆的节日,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欢聚,表达了对现状的感慨与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安,明代诗人,生平不详,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他的作品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是作者在中秋时节独自一人时的情感流露,结合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中秋有感》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中秋的美景与个人的孤独,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开篇便以“画省曾陪冠盖游”引入,勾勒出曾经的繁华与热闹,接着通过“华筵诗酒宴中秋”描绘出当时的欢愉场景,诗酒相伴,令人向往。然而,随着“星河不动天如水”的转折,诗人感受到时光的静止与生命的流逝,月亮的明亮映衬着内心的寂寞,形成鲜明的对比。

接下来的“皓齿纤腰催象板,珠帘凉影上银钩”中,诗人描写了美丽女子的细腻与温柔,仿佛让人感受到当时的欢快与美好。这一切却随着最后两句的“于今寂寞江城暮,乌帽西风叹白头”而化为无奈与感伤,诗人在时光流逝中感到孤独,面对岁月的无情,发出叹息。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也有对现实孤独的感慨,体现了中秋节团圆与离散的双重主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画省曾陪冠盖游:描绘了作者曾在官府聚会,陪伴权贵游玩的场景,营造了一种繁华的氛围。
  • 华筵诗酒宴中秋:再次强调聚会的华丽,诗酒相伴,营造出中秋的欢庆气氛。
  • 星河不动天如水:通过“星河不动”,传达时光的静止感,令天际显得如水般宁静。
  • 风露无声月满楼: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与美好,月光洒满楼阁,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皓齿纤腰催象板:描绘了一位美丽女子的身姿,增添了诗的柔美与生动。
  • 珠帘凉影上银钩:珠帘的影子映衬着月亮,进一步增强了夜色的美感。
  • 于今寂寞江城暮:转折,表达了诗人在江城中感到的孤独和暮色的压抑感。
  • 乌帽西风叹白头:以“乌帽”比喻年老,以叹息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乌帽”比喻老年人的象征。
  • 对仗:如“皓齿纤腰催象板,珠帘凉影上银钩”,上下联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露无声”,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添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中秋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往昔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展现了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思考,传达了人对团圆的渴望与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星河:象征着浩瀚的宇宙和时光的流逝。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乡之情。
  • 珠帘:象征美丽与柔情。
  • 西风: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无情。

这些意象不仅营造了中秋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华筵”指的是什么? A. 酒店
    B. 宴会
    C. 花园
    D. 书院

  2. “星河不动天如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宁静
    C. 悲伤
    D. 激动

  3. 诗中“乌帽西风”指代什么? A. 年轻
    B. 年老
    C. 旅行
    D. 喜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同样描写了中秋的思乡情。
  • 《月下独酌》:李白,通过饮酒表达孤独与对月亮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的中秋词,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与团圆的渴望,情感基调较为积极。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主题下的不同表现与情感抒发,表现出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相关查询

箕斗歌 汉水操 虎丘篇 小游仙 其七 和杨孟载春愁曲之什 银瓶女 小游仙 其十七 桂轩辞二章 其一 赠溧阳马閒云鍊师 太山高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云水乡 重勤 包含靶的词语有哪些 苦打成招 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鱼字旁的字 绠短汲深 可噩 包含厉的成语 安检 倒八字的字 止字旁的字 归之若流 欲取姑予 违法行为 双人旁的字 如潮涌至 田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