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29
送陈安期都官出城马上
城中二月不知春,
唯有东风满面尘。
归意已随行客去,
流年惊见柳条新。
簿书填委休何日,
学问榛芜愧古人。
一顷稻田三亩竹,
故园何负不收身。
在这座城市的二月,春天的气息依然未曾感知,
只有东风吹来,满脸都是尘土。
我的归乡之情已随随行的客人一起离去,
岁月流逝,惊喜地看到柳条又长出了新芽。
书信和公文堆积如山,不知何时才能休息,
面对学问的荒废,心中愧对古人。
一顷稻田加上三亩竹林,
故乡的土地却使我无从安身。
苏辙,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诗人、政治家和文学家,身份显赫,兄长为苏轼。苏辙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常表达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
此诗写于苏辙送别友人陈安期时,表现了他对友人离去的惆怅与对故乡的思念,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两句“城中二月不知春,唯有东风满面尘”以生动的意象传达了城市中对春天的无知与无奈,东风虽带来春意,却也伴随尘土,象征着生活的繁杂与困扰。接下来的“归意已随行客去”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失落,流年无情,伴随着岁月的流逝,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加浓烈。
“簿书填委休何日,学问榛芜愧古人。”在这里,诗人坦言自己因公文繁忙而无暇顾及学问,心中对古代贤人的愧疚感油然而生,表现了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与无奈。最后两句“一顷稻田三亩竹,故园何负不收身。”则以田园意象勾勒出对故乡的深情与无奈,诗人虽有田园在心,但因生活的束缚而无法归去,显示出对故乡的深切遗憾。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感怀,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思考,是一篇富有哲理的作品。
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学问荒废的自责,情感真挚深切,体现了士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与反思。
诗中提到的“东风”象征什么?
诗人对古人的心态是:
“一顷稻田三亩竹”描绘了诗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