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3:5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3:54:57
忆哭清湘掾,诸孤未裹头。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
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
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
我回忆起在清湘的哭泣,众多孤儿尚未包裹头巾。
在盛年时能够保持节操,虽然气氛却如清秋般凛冽。
眼中流出的泪水如同祭奠的供品,身边则漂浮着柏树的舟。
无论年龄如何,这位母亲的德行不应让她感到愁苦。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关注社会民生,善于用生动的细节来表达情感。
此诗作于杨万里对其四十九叔祖母朱氏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亲人的哀思与怀念。诗中借景抒情,以清秋的气息和祭奠的意象来表现对母亲的怀念和对她德行的赞美。
《四十九叔祖母朱氏孺人挽词》表达了对已故母亲的深切怀念与哀悼。诗的开头以“忆哭清湘掾”引入,设定了悲伤的基调,表现出对亲人的失去感到无比痛楚的情感。接着提到“诸孤未裹头”,显示了孤儿们在丧失亲人后的无助与悲怆,使读者感受到一种更为广泛的人生苦难。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句子更是将内心的坚韧与外界的寒冷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一种在悲痛中坚持道义的情感。接下来的“眼底生刍奠,身前汎柏舟”,则通过祭奠的意象,将个人的悲伤与传统的丧礼结合,展现出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诗的最后一句“无龄还有德,此母不应愁”不仅是一种对母亲品德的肯定,更是一种安慰,期盼母亲在另一个世界能安息。这一转折使整首诗充满了希望与温暖,尽管悲伤依旧,但对母亲的怀念与敬仰依然长存。
整首诗通过对已故母亲的怀念,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与对逝者的敬仰,传递出一种深切的哀悼之情,同时也展现出对母亲高尚品德的赞美,展现出坚韧与希望的情感。
诗中提到“诸孤”是指什么?
“盛年能素节,凛气却清秋”中“素节”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柏舟”象征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