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2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27:15
大簏道中
作者:刘过 〔宋代〕
竹舆哑轧晓烟收,
苍玉岩巉万里秋。
路转羊肠回草径,
溪分燕尾绕沙洲。
爱山有癖须还债,
觅句无工是不休。
晴得几时尤更好,
桂花蓓雷作针头。
在清晨的薄雾中,竹制的轿子轻轻摇晃,
苍翠的山岩在万里秋景中显得格外巍峨。
小路蜿蜒曲折,草丛中隐约可见小径,
溪水分流,像燕子的尾巴绕过沙洲。
热爱山水的人,有情趣就必须付出代价,
寻求诗句的人,创作的艰难是不停歇的。
晴天有多少时光更显得美好,
桂花绽放,宛如针头般细小而精致。
“爱山有癖须还债”中的“癖”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执着,这在古代文人中常见,表达了对山水的钟情与追求。古代诗人多以山水为题材,寄托个人情感和理想。
作者介绍:刘过(约1120年-约1180年),字子游,号白云山人,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山水诗。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刘过生活在南宋时期,国家动荡,诗歌成为他抒发情感与理想的载体。《大簏道中》则描绘了他在游历山水间的感悟,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诗歌创作的坚持。
《大簏道中》是一首描绘山水美景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山水的壮丽。开篇以“竹舆哑轧晓烟收”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晨的静谧氛围,随着轿子的移动,诗人逐渐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自然画卷中。接下来的“苍玉岩巉万里秋”以苍翠的山岩描绘出秋天的广阔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宏伟。诗中的“路转羊肠回草径”则表现出小路的蜿蜒曲折,生动地描绘出山间的行旅情景。接着“溪分燕尾绕沙洲”生动形象,溪水的流动如同燕子的尾巴一样灵动,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而后两句“爱山有癖须还债,觅句无工是不休”则转向深刻的内心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创作的执着,显示了他对诗歌的追求与艰辛。最后两句“晴得几时尤更好,桂花蓓雷作针头”则在对自然美的赞美中,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期盼,桂花的细腻描写更是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山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反映了他在追求美与艺术过程中的困惑与思考,展现了南宋文人对山水的深厚情感与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竹舆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路转羊肠回草径”中的“羊肠”指什么?
诗人对山水的热爱是否需要付出代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