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2: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2:47
江城子
作者: 周紫芝 〔宋代〕
碧梧和露滴清秋。小庭幽。翠烟流。羞带一襟,明月上危楼。
苦恨秋江风与月,偏管断,这些愁。
此情空道两绸缪。信悠悠。几时休。
到得如今,刬地见无由。
拟待不能思想得,无限事,在心头。
全诗翻译:
在清秋的夜晚,碧绿的梧桐树上,露水轻轻滴落,小庭院里显得幽静而清幽。翠绿色的烟雾在空中袅袅飘荡,我羞涩地披着一襟衣裳,明月高悬在高楼之上。
我苦恨着秋江的风和明月,它们偏偏让我断了这些愁绪。
这份情感徒然地诉说着两相思,真是悠悠无尽,何时才能休止?
如今的我,竟然无从寻觅这份情感的由来。
我试图去思考,却又无法得到答案,无尽的事情在我心头萦绕。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明月上危楼”和“秋江风与月”均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的寄托,明月常常象征思念与孤独。
作者介绍:
周紫芝,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闻名,是词坛上杰出的代表。其作品多描写自然、人生和爱情,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江城子》创作于秋季,正值作者思乡之情最为浓厚的时期,表达了对故乡、友情与爱情的深切思念。
《江城子》是一首充满秋日情怀的词作。周紫芝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的清凉和内心的孤独感。开头以“碧梧和露滴清秋”引入,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以“羞带一襟,明月上危楼”描绘出月光照耀下的忧伤情景,似乎月亮与风都在无意中加重了他的愁绪。词中不断提及的“愁”字,反映了作者那种无处诉说的孤独与无奈。
作者在思念中感受到的空虚与无助,正是通过“此情空道两绸缪”而体现出来。情感的交织让人感到无尽的惆怅,作者在反复的思索中,却始终无法找到解脱之道。最后一句“无限事,在心头”,更是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令人感同身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如“月上危楼”将月亮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其似乎在注视着作者的孤独。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的思念、孤独与无奈,展现了作者对情感的深刻体悟,反映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助。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江城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诗中“碧梧”指的是什么?
诗中反复提到的“愁”主要是因为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同样表达了对明月的思念,但更倾向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而周紫芝的《江城子》则更加专注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更为深刻的孤独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