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4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49:30
戏简文量
陆釴 〔明代〕
樽前谁遣雪儿歌,
司马风情晚更多。
银蜡影偏人已醉,
紫檀声断欲如何。
归来尚想桓伊笛,
醒后空惭学士波。
戏问韦娘今健否,
青楼元自不曾过。
在酒樽前,谁让雪儿唱歌?
司马的风情,在傍晚时分更显浓厚。
银蜡的影子下,人们已然醉倒,
紫檀的声音断了,又该如何呢?
回到家中,仍想着桓伊的笛声,
醒来后,空自惭愧于学士波的曲调。
戏谑地问韦娘如今身体安好否,
青楼的生活原本就没有经历过。
陆釴(约1550年-1620年),字景升,号东篱,明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描绘生活琐事,情感细腻,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作于明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时期,文人雅士常聚集于酒楼、茶馆,吟诗作对,享受生活。诗中描绘了与友人饮酒作乐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
《戏简文量》以轻松幽默的口吻描绘了一场酒宴,展现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生活的闲适。诗的开头通过“樽前谁遣雪儿歌”引入,营造出一种轻快的氛围,仿佛能听见酒席间的歌声。接着提到“司马风情晚更多”,这不仅是对古人风流才子的怀念,也反映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感受,暗示了对文人风流的向往和对当代的自嘲。
在“银蜡影偏人已醉,紫檀声断欲如何”中,诗人用蜡烛的影子和乐器的声音,描绘出一种醉意朦胧的情景,表现了酒后迷离的状态。接下来的两句则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尤其是对桓伊笛声的思念,显示了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最后两句提到韦娘,带有调侃的意味,反映了作者对青楼女子的生活态度,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整首诗在轻松的表面下,隐藏着对人生的思考,既有欢愉,又有感伤,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作者在欢愉中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展现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雪儿”指的是:
A. 一种饮品
B. 唱歌的女子
C. 一种乐器
D. 诗人的朋友
“银蜡影偏人已醉”中的“银蜡”指的是什么?
A. 银色的酒杯
B. 银色的烛光
C. 银色的乐器
D. 银色的衣服
诗人对“韦娘”的问候显示了什么?
A. 对她的关心
B. 对青楼生活的向往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友谊的珍视
通过以上的解析和讨论,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戏简文量》这首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