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2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0:03
渔家傲 其四
作者:夏言 [明代]
檐前瓦雀喧新霁。
日高野老犹贪睡。
短榻熏炉香细细。
扶残醉。
起来行坐随吾意。
东郭茅堂临水际。
阴阴绕屋团松桧。
红日昼穿帘影碎。
枕书寐。
银屏掩映山光丽。
在屋檐前,瓦雀在新雨后喧闹。
正午时分,田野里的老人仍然贪睡。
短榻上,熏炉散发着细腻的香气。
我扶着微醉的身子,
起来走动、坐下,随心所欲。
东边的茅草屋临近水边,
阴影中环绕着松树和桧树。
阳光透过窗帘,影子在地上碎碎洒洒。
我靠着书本打瞌睡,
银屏映衬着山光的美丽。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反映出古人的生活状态和闲适心境。
作者介绍: 夏言(1482年-1548年),字子升,号少山,明代诗人,以诗歌见长,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生活情趣。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透出淡淡的闲适和哲思。
创作背景: 《渔家傲》系列诗作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这首诗是在明代社会相对安定的时期创作的,诗人通过描写日常生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热爱。
《渔家傲 其四》通过描绘闲适的田园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诗的前两句以生动的景象开启,瓦雀在雨后的喧闹声中,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诗人描绘了正午的宁静,野外的老人依然贪睡,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短榻和熏炉的细腻描写,渗透出一种生活的雅致与宁静,而“扶残醉”则暗示了一种微醺的状态,增添了生活的情趣。
接下来的描绘则转向了环境,东郭的茅堂、阴影中的松桧、阳光透过帘子的碎影,这些意象不仅构建了一个静谧的空间,更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枕书寐”体现了知识与生活的交融,诗人在书本的陪伴中入睡,恍如置身于自然与文化的和谐之中。最后一句“银屏掩映山光丽”不仅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更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富足与愉悦。
整首诗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淡泊明志、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喧嚣的宁静气息,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份惬意与自在。
逐句解析:
檐前瓦雀喧新霁:屋檐前的小鸟在雨后欢快地鸣叫,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日高野老犹贪睡:正午时分,田野里的老人仍然沉醉在睡梦中,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状态。
短榻熏炉香细细:短榻上,香炉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扶残醉:诗人微微醉意,扶着身体,表现出一种放松自如的状态。
起来行坐随吾意:随心所欲地活动,展现了闲适的生活态度。
东郭茅堂临水际:东边的茅草屋靠近水边,营造出幽静的居住环境。
阴阴绕屋团松桧:屋周围环绕着阴影中的松树和桧树,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红日昼穿帘影碎:阳光透过窗帘,影子碎碎洒在地上,描绘出温暖的日光。
枕书寐:诗人用书本作枕头,表现出对知识的热爱与向往。
银屏掩映山光丽:银色的屏风映衬出美丽的山光,象征着诗人心灵的富丽与愉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人在描绘日常生活的同时,表达了对乡村田园的向往,体现了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檐前瓦雀喧新霁”的意思是:
A. 小鸟在雨后欢叫
B. 小鸟在下雨
C. 小鸟在夜晚鸣叫
诗中提到“东郭茅堂临水际”,这里的“东郭”指的是:
A. 诗人的名字
B. 一个地名
C. 东边的地方
“红日昼穿帘影碎”中,形容的是什么现象?
A. 阳光透过窗帘形成的影子
B. 夜晚的星星
C. 太阳落山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