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1: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1:20
挽陈孺人
刘克庄
乡井公评推内则,
掖垣铭笔写徽音。
不烦陶子羞蚶鮓,
肯与黔娄共布衾。
三语未酬将母志,
九原无负托孙心。
樗翁阅世头如雪,
二纪前曾挽藁砧。
乡村里的人们公正地推举她,
在小院里铭刻下她的美名。
不需要陶渊明的羞愧,
甘愿与黔娄共用一床被子。
三次的言语未能实现对母亲的志愿,
九泉之下也不辜负托付给孙儿的心愿。
樗翁已经阅尽人生,头发如雪,
而在二十年前,他曾为她的灵柩悲伤。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岳,号希夷,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其豪放的气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以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为悼念陈孺人而作,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敬意。诗中流露出对友人母爱的感激和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视。
《挽陈孺人》是一首饱含深情的悼诗,诗中通过对陈孺人的描绘,展现了对母爱的崇高敬意与怀念。“乡井公评推内则,掖垣铭笔写徽音”两句,体现了乡村对陈孺人的认可与推崇,显示她在世人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接下来的“不烦陶子羞蚶鮓,肯与黔娄共布衾”,以陶渊明的淡泊与忠诚的比喻,进一步渲染出对她深厚情感的认同。
诗中提到“三语未酬将母志,九原无负托孙心”,表达了对逝者未能实现的夙愿的惋惜,以及对后代责任的担当,反映了浓厚的家国情怀。结尾的“樗翁阅世头如雪,二纪前曾挽藁砧”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樗翁象征着智慧与经历,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
整首诗不仅抒发了对陈孺人的哀悼,也深刻反映了对家庭伦理和人际关系的重视,展现了刘克庄对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逝者的悼念,反映了对母爱的感激、对家庭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浓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子”指的是哪位诗人?
“三语未酬将母志”中的“三语”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樗翁”象征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