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1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10:55
《离亭燕•送孙鲁三之汝宁》
唱罢骊歌君去。正是红桥飞絮。
柳岸朱楼帘尽捲,人指吟鞭遥觑。
风绰酒旗边,早又邀人欲住。
多少云山烟树。多少竹塘花屿。
褥地锦天看不尽,好把诗囊閒贮。
他日侍高堂,说向黄山深处。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的情景。唱完《骊歌》,你就要离开了。正值春日,红桥上飞舞着柳絮。柳岸旁的朱楼帘子已卷起,有人遥指着吟鞭,想要再留你一会儿。在酒旗飘扬的地方,早已有人在邀请你留下来。多少云山烟树,多少竹塘花屿,都是美丽的景色,令人看不尽。希望把这些美景记在诗囊中,以后在高堂上侍奉长辈时,能够向他们描述黄山深处的美丽。
作者介绍:董以宁是明代的著名诗人,擅长古诗,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孙鲁三之际写成,反映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及对美好景色的向往与珍惜。
《离亭燕•送孙鲁三之汝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美好祝愿。诗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丽景色,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两句以“唱罢骊歌君去”引入,直接表达了离别的主题,接着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离别的惆怅交织在一起。
“柳岸朱楼帘尽捲”一句,生动地描绘出送别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风绰酒旗边,早又邀人欲住”则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离别在即,仍希望能够再多留一些时间一起欢聚。最后的几句更是表达了对未来的期许,诗人希望在未来能够向高堂展示这些美丽的景色,这不仅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是对彼此友情的延续。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美好自然的热爱,同时传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热情。
诗词测试:
诗中“骊歌”指的是什么?
诗人的情感主要是?
诗中提到的“黄山”代表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