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如梦令 四月十三黄昏睡起书所见四首 其二 杜鹃

《如梦令 四月十三黄昏睡起书所见四首 其二 杜鹃》

时间: 2025-04-27 17:28:14

诗句

渐识衣裳层褪,偶尔出门真愧。

桃李谢前台,最有杜鹃身贵。

休悔,休悔,百日演春犹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8:14

原文展示:

渐识衣裳层褪,偶尔出门真愧。
桃李谢前台,最有杜鹃身贵。
休悔,休悔,百日演春犹未。

白话文翻译:

衣服渐渐褪去层叠的光彩,偶尔出门真是感到惭愧。
桃花和李花已经在前台凋谢,最有价值的却是那只杜鹃。
不要后悔,不要后悔,春天的演出至今尚未结束。

注释:

  • 渐识:逐渐认识或意识到。
  • 衣裳层褪:衣服的层次和光泽逐渐褪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象征春天的美好。
  • 杜鹃:一种鸟类,常常与春天和爱情的主题关联,代表高贵和美丽。
  • 身贵:身价高贵,指杜鹃在春季中显得尤为珍贵。
  • 百日演春:指春天的表演或展现,暗示春天的持久与美丽。

典故解析:

“桃李”常用来指代年轻人的美好,而“杜鹃”则有着悲鸣的象征,常常与离别和思念相联系。在中国文学中,杜鹃的叫声常被解读为一种哀愁,表达对春天的眷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卢青山,现代诗人,作品多反映生活的细腻感受和自然的美,风格独具一格,常用传统诗词形式表达当代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春季,正值四月,表现了诗人在春日黄昏时的感慨与思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这首《如梦令》的第二首,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在黄昏的宁静中,诗人逐渐意识到时间的流逝,衣裳的褪色象征着青春的消逝与惋惜。桃李花的凋谢,意味着美好事物的短暂,而杜鹃的身影则为这幅春景增添了一抹高贵和独特的情感。诗人不禁感到愧疚,似乎在表达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错失与珍惜。最后的“休悔”二字,既是对自身情感的劝慰,也在提醒读者珍惜当下,享受生活的每一刻。整首诗情感真挚细腻,意象生动,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触动了读者心中那份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渐识衣裳层褪:诗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衣服的褪色,象征着自己年轻的消逝。
  • 偶尔出门真愧:出门时感到惭愧,反映出对自身状态的反思。
  • 桃李谢前台:桃花和李花凋谢,象征春天的美丽已经过去。
  • 最有杜鹃身贵:杜鹃在此时显得尤为珍贵,喻示着在短暂的春日中仍有值得珍惜的存在。
  • 休悔,休悔:反复的自我劝慰,表达不必后悔,春天的韵味仍在继续。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桃李谢前台,杜鹃身贵”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杜鹃描绘成具有高贵身价的存在,增强形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对逝去春天的惋惜与对生命美好的珍视,强调了在短暂生命中应当珍惜每一个美好瞬间。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衣裳:象征外在的形象和内心的变化。
  • 桃李:象征春天的美好与青春的短暂。
  • 杜鹃:象征珍贵与哀愁,传递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衣裳层褪”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春天的到来
    C. 对朋友的思念

  2. “桃李谢前台”中的“谢”是指什么? A. 开放
    B. 凋谢
    C. 传递

  3. 诗人最后反复提到的“休悔”意味着什么? A. 应该后悔
    B. 不必后悔
    C. 要求他人后悔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春晓》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较,王维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心灵的宁静,而卢青山则更加强调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珍惜。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现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孤云 赠轩辕先生 送庐山衲僧 寄信州张使君 寿春进祝圣七首。大兴三教 寄怀楚和尚二首 春日许征君见访 寄景判官兼思州叶使君 陶种柑橙,令山童买之 苦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叠的成语 一手独拍 死说活说 积衰新造 遣书 繁音促节 魚字旁的字 贱敛贵发 瓦字旁的字 车字旁的字 望板 颤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母字旁的字 翼结尾的成语 龙飞凤起 彑字旁的字 弓结尾的成语 失意 盲眼无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