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好事近·云气上林梢

《好事近·云气上林梢》

时间: 2025-05-01 18:59:53

诗句

云气上林梢,毕竟非空非色。

风景不随人去,到而今留得。

老无情味到篇章,诗债怕人索。

却笑近来林下,有许多词客。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9:53

原文展示:

好事近·云气上林梢
辛弃疾 〔宋代〕
云气上林梢,毕竟非空非色。
风景不随人去,到而今留得。
老无情味到篇章,诗债怕人索。
却笑近来林下,有许多词客。

白话文翻译:

云气飘浮在林梢之上,究竟是虚无缥缈还是有形有色。
美丽的风景不会随着人的离去而消逝,直到现在依然留存。
年老时写作已无情趣,担心诗债被人索要。
却又笑着发现,近来在树林下,有许多词人在此聚集。

注释:

  • 云气:指云彩和气氛,形容自然景观。
  • 毕竟:究竟,终究。
  • 非空非色:既不是空的,也不是有形的,形容状态的复杂。
  • 风景不随人去:美好的风景不会因为人的离去而消失。
  • 老无情味:年纪大了,写作的热情和情感减少。
  • 诗债:指写作所欠下的情感或名誉上的责任。
  • 词客:写词的人,诗人。

典故解析:

该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整体反映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和写作的思考,以及对后辈词人的一种欣赏和调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著名词人和军事家,代表作有《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等。辛弃疾的词风豪放,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辛弃疾晚年,正值金朝统治下的南宋,作者在政治上屡遭挫折,内心充满了对时局的无奈和对人生的沉思。

诗歌鉴赏:

辛弃疾的《好事近·云气上林梢》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文学的独特感悟。开头的“云气上林梢”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图景,云朵轻轻飘浮在树梢之上,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接下来的“毕竟非空非色”则揭示了自然的复杂性,既有形又有无形,暗喻人生的多面性和深邃。

“风景不随人去,到而今留得”一句,表现出自然的恒久与不变,无论人的境遇如何,风景依然存在。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折射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老无情味到篇章,诗债怕人索”,则是辛弃疾对自己写作状况的反思,年纪渐长,创作热情减退,他意识到自己在艺术上所欠缺的情感和灵感,同时也有对外界期待的担忧。

最后一句“却笑近来林下,有许多词客”,表现出作者对后辈词人的欣赏和一种调侃的态度,虽已年老,但仍能见证到年轻词人的活跃与才华,这让他感到一丝欣慰。

整首诗充满了哲理与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无奈与欣慰,展现了他的深邃与幽默。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云气上林梢:描绘云气在树梢上飘浮的美丽景象。
  2. 毕竟非空非色: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复杂感受,既不纯粹空灵,也不完全具象。
  3. 风景不随人去:强调自然的恒久性,不会因人的离去而消失。
  4. 到而今留得:即使时间流逝,这些美丽的景象依然存在。
  5. 老无情味到篇章:年长后,创作变得缺乏情趣。
  6. 诗债怕人索:担心自己写作的责任,害怕被人追求。
  7. 却笑近来林下:发现林下聚集了许多年轻词人,心中不禁一笑。
  8. 有许多词客:表达对年轻人的欣赏和对文学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
  • 对仗:整首词在节奏和结构上都显示出对仗的美。
  • 拟人:通过“风景”的描绘,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自然美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辛弃疾的情感深度与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气:象征变化与无常,反映了诗人的内心情感。
  • 林梢:代表自然与生命的延续。
  • 风景:象征人生的美好与恒久。
  • 词客:意味着文学创作的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云气上林梢”中的“云气”指的是什么?

    • A. 天空的云彩
    • B. 人的情感
    • C. 风的方向
  2. 辛弃疾在诗中对年轻词人的态度是?

    • A. 不屑一顾
    • B. 欣赏和调侃
    • C. 愤怒和嫉妒
  3. “老无情味到篇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年轻人的羡慕
    • B. 对创作热情的缺失
    • C. 对自然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辛弃疾与李清照的词作都涉及自然与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显豪放与哲理,李清照则更显柔情与细腻。
  •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变化,与辛弃疾的豪放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辛弃疾词全集》
  • 《宋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山行杂诗(七首选—)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 读书所见(六首选二) 论诗五首·其一 题遗山诗 论诗五首·其三 野步 论诗五首 同董愚溪探梅邓尉夜宿万峰禅院 登东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旌羽 首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浆水不交 比字旁的字 体国安民 进退无措 包含薪的词语有哪些 故知 長字旁的字 包含着的成语 侈侈不休 车字旁的字 深入不毛 晕晕 不惭屋漏 牝鸡无晨 魚字旁的字 田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