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望江南 其一 和后主

《望江南 其一 和后主》

时间: 2025-05-07 22:11:50

诗句

端正好,时节恰秾春。

箫鼓隔堤催画鹢,镜漪落照罨芳尘。

犹有未归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11:50

原文展示

望江南 其一 和后主
作者: 赵尊岳

端正好,时节恰秾春。
箫鼓隔堤催画鹢,
镜漪落照罨芳尘。
犹有未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河边传来箫声和鼓声,催促着画舫在水面轻轻摇曳,阳光照在水面上,波光粼粼,掩映着芬芳的尘埃。此时,诗人心中仍有未归之人,显得格外孤独。

注释

字词注释:

  • 端正好:形容天气或景色正好,宜人。
  • 秾春:繁盛的春天。
  • 箫鼓:指乐器,通常用来营造欢快的氛围。
  • 画鹢:指装饰华丽的小船。
  • 镜漪:水面如镜,波纹轻漾。
  • 罨芳尘:掩映着芬芳的尘埃,形容春日的美丽。

典故解析:

  • 未归人:可能暗指对远方游子或情人的思念,体现一种离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创作,其作品多表现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细腻,常有对故乡和离别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在描写春天的美好时刻时,内心却充满了对未归之人的思念,反映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

诗歌鉴赏

这首《望江南 其一》通过生动的春天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人的深切思念。诗的开头“端正好,时节恰秾春”,用词简练、意境清新,立刻引人入胜。随着描写的深入,箫声和鼓声的传来,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场景中,画舫轻盈地在水面流动,映衬出春日的轻快氛围。

然而,诗人在美好的景色中却感到孤独,最后一句“犹有未归人”将情感推向高潮,形成鲜明对比。春天的繁华与心中的孤寂交织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光和未归之人的思念,带有淡淡的忧伤。这种情感的深邃与自然景色的和谐相辅相成,使得整首诗在优美的外表下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端正好,时节恰秾春”:开篇描绘春天的美好,表达了诗人对这个季节的喜爱。
  2. “箫鼓隔堤催画鹢”:乐声传来,画舫轻盈,展示了春日的欢快气氛。
  3. “镜漪落照罨芳尘”:水面如镜,阳光照耀,描绘了春日的美丽景象。
  4. “犹有未归人”:情感的转折,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镜漪”比喻水面的波光,形象生动。
  • 对仗:如“箫鼓隔堤”和“画鹢”,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落照罨芳尘”,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加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好,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归之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离别的感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新的生命和希望。
  • 箫鼓:传达了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 画鹢:象征着美好与轻盈的生活。
  • 未归人: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未归之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描绘
    D. 对生活的无奈

  2. “镜漪落照罨芳尘”中“镜漪”指的是什么?
    A. 水面的波光
    B. 繁花盛开的景象
    C. 夜空的星光
    D. 远方的山影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比喻和拟人
    B. 夸张和排比
    C. 对仗和反复
    D. 拟人和对仗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对比赵尊岳的《望江南 其一》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或未归之人的思念,但赵尊岳的作品更侧重于春天的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而李白则通过月光和夜晚的静谧,表达了更为直接的孤独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查询

醉花阴 弹泪声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移牡丹 醉花阴 醉花阴 醉花阴 石泉县宿十二岭 醉花阴 唐六如妒花觅句图 醉花阴 雨夜 醉花阴 九日饮豫章城楼,和李清照重阳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小题大做 禾字旁的字 艸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一瓣之香 歹字旁的字 应生 二把刀 以狸致鼠 殳字旁的字 对开头的成语 旷古奇闻 还即 拿三撇四 蜜煎煎 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开笼放雀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