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48: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48:11
南禅相望无多地,深谢高轩日见过。归去山林遂閒放,却寻农圃问谁何。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南禅山相望并没有多少土地,我深深感谢高轩的阳光照耀。归去后在山林中悠然自得,却去寻找农田,问那里的人们都在忙些什么。
作者介绍:王之道,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早春时节,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简单生活的愿望。
王之道的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早春的宁静与美好。开篇“南禅相望无多地”,表现出诗人对南禅山的敬仰以及对自然的亲近。接着,诗人表达了对阳光的感激,这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也是对生命的感悟。诗的后半部分,“归去山林遂閒放”,则展现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寻求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详。最后一句“却寻农圃问谁何”,则引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不仅在自然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也对劳动者的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尊重。这首诗整体上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间百态的关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者的尊重,展现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南禅”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人感激的是什么?
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表达了隐逸的情怀,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