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52: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52:41
作者: 李俊民 〔金朝〕
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朝复暮。甚不管堂堂背我青春去。高情自许。似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此兴有谁阻。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韩颠彭蹶无数。一溪隔断桃源路,只有人家鸡黍。歌且舞。更不住醉中时出烟霞语。暂来樵斧。贪看两争棋,人闲不道,俯仰成今古。
这光景能消磨多少个春秋,转眼间大概已经经历了数十个寒暑。隐居在深山中的人,四周是万壑千岩,风雨交加。早晨又是黄昏,真是不在乎堂堂正正的我青春已逝。心中自有高雅的情趣,像野鹤孤云、江鸥遨游在远水之上,这种兴致又有谁能阻止呢?关于功名的事情,别再叹息儒生的光环多有误解。像韩愈、彭莹玉那样的文人,数不胜数。一条溪流隔断了通往桃源的路,眼前只有村民的鸡黍。唱歌跳舞,醉中更不愿意错过烟霞的交流。暂时来此,手握樵斧,贪婪地观看两人对弈,闲人不说,仰望俯瞩,成就了古今的交融。
作者介绍: 李俊民是金朝时期的诗人,擅长词作,作品多描写自然与隐逸生活,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境界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俊民送其侄儿谦甫出山之际,表露对青年人前途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考。
此诗通过描绘隐士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结庐人在山深处,万壑千岩风雨”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环境,与“高情自许”相结合,体现了对自然的认同与对自我情操的肯定。诗人用“野鹤孤云,江鸥远水”来比喻自己的志趣,表达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而“功名事,休叹儒冠多误”则是对当时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的反思,认为这种追求往往使人迷失自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与对青年人未来的期待。
在最后,诗人提到“人闲不道,俯仰成今古”,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渺小,给人以沉思与启迪。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与对人生态度的探讨,李俊民的这首诗不仅是一首送别之作,更是一首哲理深刻的抒情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思功名的虚妄,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自然意象有哪些?
诗人对功名的态度是:
诗中“桃源”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