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3:01
九日度喜峰口次杨太常韵二首 其一
马首连朝东复东,穿云蹑石与君同。
须知第一人间险,未数鱼凫蜀道中。
这首诗描绘了在九月九日登高的场景,诗人骑马向东而行,与友人一同在云间攀爬岩石。诗中提到世间第一险峻的地方,并且暗指蜀道的艰难险阻。
杨士奇(约1488年-?),字廷和,号敬斋,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曾任内阁首辅。他在政治和文化上都有突出贡献,尤其是在文学创作方面,以诗词见长,风格多样。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九月九日的登高活动中,正值重阳节,传统上人们在这一天登高、赏菊,以祈求健康长寿。杨士奇在此时写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祝愿及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登高的壮丽景观和艰险的旅途。诗的开头“马首连朝东复东”,通过描写马的朝向来引入诗的主题,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接下来的“穿云蹑石”,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更高的地方,表现出登高的艰难和壮丽。
在这短短的四句中,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更通过“须知第一人间险”传达了一种对人生旅途中艰辛的感悟。蜀道作为历史上著名的艰难险道,象征着人生路上的困境和挑战。诗人在这里以蜀道为引,表达了在艰难险阻中与友人共行的情感,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表达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强调在艰难险阻中,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和支持尤为重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珍视。
诗中提到的“蜀道”象征着什么?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诗中“马首连朝东复东”表现了什么意象?
将杨士奇的作品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与登高的感慨。杨士奇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强调了友谊,而王之涣则更倾向于个人的豪情壮志。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