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9:15
《蝶恋花 其一 和师愚韵》 作者:樊增祥 〔清代〕
天到如今天也泪。
雨洒珍珠,香径无乾地。
酿得百花成酒气。
昏昏终日醒还醉。
春事因循宁得已。
才炒茶青,又近梅黄矣。
软梦似云呼不起。
流莺莫到朱门里。
今天天气像是流泪一般,
雨滴洒落如珍珠,香径上没有干的地方。
酿成百花的芬芳,仿佛是酒的气息。
整日昏昏沉沉,醒来仍旧醉意朦胧。
春天的事物无止无尽,怎能停止呢?
刚刚炒的茶叶是青色的,梅花的黄花又快要来了。
如同柔软的梦境,无法唤醒。
流莺也不愿飞到朱门之内。
樊增祥(约1645-1711),清代诗人,字子渊,号双溪,晚号樵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常反映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蝶恋花》一词,常用来表达对春天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感慨。樊增祥在这首词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对春天变化的感受以及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环境与人情世故的深刻关怀。
这首《蝶恋花》以其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情感引人入胜。开篇以“天到如今天也泪”引出情感的基调,结合环境描写,营造出一种悲伤而迷惘的氛围。雨水与珍珠的比喻,既传达出春雨的柔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伤。接着,诗人用“酿得百花成酒气”描绘了春天的气息,尽管醉意朦胧,却又显得无奈而流连。
随着“春事因循宁得已”的反思,诗人显露出对春天流逝的感慨,而“才炒茶青,又近梅黄矣”的对比,描绘了春天的渐近和生命的轮回。最后以“流莺莫到朱门里”结束,流莺的缺席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未果,给人以余韵悠长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欣赏也有惆怅,让人们在品味自然美的同时,也思考自身的处境与生活的无常。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与对流逝时光的无奈,反映了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无能为力的感慨,结合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呈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中“天到如今天也泪”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春事因循宁得已”中“因循”一词的意思是?
诗的最后一句“流莺莫到朱门里”暗示了什么?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蝶恋花 其一 和师愚韵》的诗意与情感,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怀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