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念奴娇(和张文伯重阳前雨)

《念奴娇(和张文伯重阳前雨)》

时间: 2025-05-01 05:46:09

诗句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

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

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

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

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

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

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46:09

念奴娇(和张文伯重阳前雨)

原文展示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

白话文翻译

眼前的黄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明亮,面对西风在庭院的栏杆旁,我不禁凝望。原本打算在重阳节时登高喝酒,没想到晚来却是细雨纷纷。蟋蟀在鸣叫,芭蕉叶上也沾满了雨水,实在让人无法争抢这份情景。龙山在何处呢?我默默想着烟雾缭绕的树木。应当知道天意随人,重阳节的阳光还未消逝,不必多言。幸好有三万斛美酒,足以助兴,增添欢愉。千里江山如画,两行珠翠分明,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高楼远眺,应该允许我追逐那曾经的步伐。

注释

  • 黄花:指的是菊花,重阳节时人们常以菊花为题材。
  • 凝伫:凝视停留,形容人沉思或陶醉于某种情景。
  • 蟠蟀:蟋蟀,常在秋天鸣叫,寓意着秋天的气息。
  • 龙山:可能指代某个山名,因文中提到“无言暗想”,可理解为思念或怀念的象征。
  • 兵厨:指的是酒食,兵厨三万斛形容酒量之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字子真,号湘山,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词曲,其作品多反映人生哲理与自然风光。他的词风婉约,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王之道在重阳节前夕写的,正值秋季,天气渐凉,黄花盛开,提醒人们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中的美好。他在词中表现出对重阳节习俗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王之道的《念奴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浓厚的秋意和节日气氛。开头的“黄花照眼”描绘了菊花的美丽,带出重阳节的主题,接着对西风庭槛的描写,增添了几分惆怅与思考。词人原本期待在重阳节时高歌畅饮,结果却因细雨稍显失落,这种情绪在诗中流露得淋漓尽致。

诗中“蟠蟀声中,芭蕉叶上”通过细腻的音景描绘,营造出一种秋天的静谧感。词人对龙山的思念,反映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对往事的回忆。最后,面对天意和酒量,王之道仍然保持乐观的态度,文字中透露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

整首词在意境上浓郁而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的情怀和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黄花照眼,对西风庭槛,为渠凝伫:描绘了菊花在阳光下的美丽,词人面对西风和庭院的栏杆,沉思凝视。
  • 准拟登高酬一醉,底事晚来微雨:原本打算登高饮酒,想借景抒怀,结果却因细雨而感到失落。
  • 蟠蟀声中,芭蕉叶上,怎得争如许:蟋蟀的鸣叫和芭蕉叶的雨水构成了秋天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慨。
  • 龙山何处,无言暗想烟树:对龙山的思念,暗示着对故人的怀念。
  • 须知天意随人,重阳晴未晚,不须频诉:表达了对天意的理解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重阳节依旧可以享受。
  • 幸有兵厨三万斛,足助赏心欢趣:感激美酒的陪伴,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 千里江山,两行珠翠,端为骚人付:描绘了壮丽的江山,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层楼飞观,应容老子追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希望能在高楼上继续追逐梦想。

修辞手法

  • 比喻:黄花比喻着重阳节的到来,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 拟人:蟋蟀声被赋予了情感,使环境更具生动感。
  • 对仗:如“千里江山,两行珠翠”体现了对称美感,增强了诗词的节奏。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重阳节的期待与感慨,透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体现出对人生、时光流逝的思考,呈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黄花:象征菊花,代表着重阳节,寓意长寿与坚韧。
  • 蟀声、芭蕉:秋天的声音与景象,传达出浓厚的季节感。
  • 龙山:象征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
  • 兵厨三万斛:寓意着生活中的乐趣与享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王之道
    • C. 杜甫
    • D. 苏轼
  2. “黄花照眼”中“黄花”主要指代什么?

    • A. 菊花
    • B. 玫瑰
    • C. 兰花
    • D. 桃花
  3. 词中提到的“龙山”主要象征什么?

    • A. 自然美景
    • B. 思乡之情
    • C. 历史遗迹
    • D. 战争景象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诗词对比

  • 《念奴娇》与《登高》: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思考,但《念奴娇》更侧重于节日的氛围,而《登高》则更多表现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词人研究》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寿星明 东坡生日 寿星明·徐贞斋七十寿1925 寿星明/沁园春 寿星明 用敬渊韵寿通尹七十 寿星明 为一庸老人题苍松秋涧图,即以为寿 寿星明 寿何诗孙丈八十 寿星明 寿星明 生日志感 折红英 芭蕉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颓肩 从开头的成语 子字旁的字 包含差的词语有哪些 真印 里字旁的字 善男善女 实录 小字头的字 心字底的字 青靛 学书学剑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光伏效应 三点水的字 暮景残光 机难轻失 有首有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