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满庭芳·螺蛳壳里作道场,吴谚也。徐丈凌云为林丈讱盦图于便面,林丈赋长调,索和

《满庭芳·螺蛳壳里作道场,吴谚也。徐丈凌云为林丈讱盦图于便面,林丈赋长调,索和》

时间: 2025-05-10 07:45:25

诗句

英武杯宽,宛渠舟窄,个中别有乾坤。

醮坛依约,霞气郁氤氲。

隐隐玄宫羽客,参金箓、虔礼三清。

教知道,波涛稳处,当面即蓬瀛。

丹青。

真妙手,徐熙粉本,直可通神。

赚逋仙词笔,重寄深情。

为问吾曹虱处,定何似、画里朝昏。

凭谁唤,吴侬软语,一笑破愁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45:25

原文展示

满庭芳·螺蛳壳里作道场,吴谚也。徐丈凌云为林丈讱盦图于便面,林丈赋长调,索和
英武杯宽,宛渠舟窄,个中别有乾坤。
醮坛依约,霞气郁氤氲。
隐隐玄宫羽客,参金箓虔礼三清。
教知道,波涛稳处,当面即蓬瀛。
丹青。真妙手,徐熙粉本,直可通神。
赚逋仙词笔,重寄深情。
为问吾曹虱处,定何似画里朝昏。
凭谁唤,吴侬软语,一笑破愁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雅致的场景:宽广的英武杯,狭窄的宛渠舟,二者之间别有天地。醮坛的气氛清幽,霞光缭绕。隐约可见的玄宫中有羽客在虔诚地参拜三清。诗人告诉我们,波涛平稳的地方,正是通往蓬莱仙境的所在。徐熙的丹青画技真是绝妙,简直可以通神。那些逋仙的词句,深情厚谊重寄于此。诗人问道:我们这一群人,生活在哪里,定然与画中朝夕相似。最后,凭谁来唤醒,吴侬的柔软语言,一笑间便可破除愁城的忧愁。

注释

  1. 英武杯:一种酒杯,象征豪情壮志。
  2. 宛渠舟:指狭窄的船,代表艰难的旅途。
  3. 醮坛:祭坛,象征宗教仪式。
  4. 三清:道教尊称,指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
  5. 丹青:指绘画。
  6. 吴侬:指吴地的女子,代表柔美的语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袁荣法,近代诗人,生于清末,卒于民国,擅长词曲,对古代文学有深入研究。他的诗词常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词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逐渐加强,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词中通过对“英武杯”和“宛渠舟”的描绘,展现了人生的宽广与狭窄,暗喻人生旅途中的种种选择与磨难。接着,通过醮坛的描写,词人引入了宗教的元素,表达出一种对精神寄托的渴望。隐约的玄宫和羽客的出现,进一步深化了道教文化的渗透,展现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在艺术上,词人运用了比喻与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整个词作充满了梦幻色彩。“丹青”一词不仅指绘画技艺,更象征着艺术的精妙与神秘。最后一句中,吴侬的软语代表着温柔的情感,透过这一笑,愁城的忧愁便被驱散,显示出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英武杯宽,宛渠舟窄,个中别有乾坤:宽广的杯与狭窄的舟形成对比,暗示人生的广阔与狭隘。
  2. 醮坛依约,霞气郁氤氲:祭坛的气氛清幽,霞光缭绕,营造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氛围。
  3. 隐隐玄宫羽客,参金箓虔礼三清:描绘了羽客在玄宫中虔诚祭拜三清的场景,表现出对道教的敬仰。
  4. 教知道,波涛稳处,当面即蓬瀛:告诫人们在平稳的状态中,能够接触到仙境。
  5. 丹青。真妙手,徐熙粉本,直可通神:赞美徐熙的绘画技艺,意指其作品能引人入胜。
  6. 赚逋仙词笔,重寄深情:以美丽的词句寄托深厚的情感。
  7. 为问吾曹虱处,定何似画里朝昏:探讨自身的生活状态,与画作中的生活情景相似。
  8. 凭谁唤,吴侬软语,一笑破愁城:以吴地的柔美语言,轻松化解忧愁,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英武杯宽”比喻人生的豪情与气度。
  • 拟人:如“霞气郁氤氲”,使自然景物赋予人情。
  • 对仗:整首词中对称的句式使得词句更为和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词通过对人生、宗教和艺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英武杯:象征豪情与壮志。
  • 宛渠舟:暗示人生的艰难与狭隘。
  • 醮坛:代表精神寄托与宗教信仰。
  • 玄宫羽客:象征超脱世俗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英武杯”象征什么?

    • A. 醉生梦死
    • B. 豪情壮志
    • C. 轻松自在
    • D. 狭隘视野
  2.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吴侬”代表了____的语言。

  3. 判断题:词中“波涛稳处”表达了对平稳生活的渴望。(对/错)

答案

  1. B
  2. 柔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词作多表现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而袁荣法则更注重对道教文化的描绘与对人生的思考,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词学研究与评论》
  • 《道教与中国文化》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挽正字南仲四首 其三 送人之金陵 山行行歌十首 水仙庙鼓吹曲四首 重经洞霄 吊友人朱子大 寄茅山道友三绝 寄韩涧泉 既离洞霄遇雨却寄道友 即事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姆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歼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立刀旁的字 彑字旁的字 氏字旁的字 黠狐 龙字旁的字 劝善规过 一力承当 中人之姿 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五鸠 胜不骄,败不馁 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故作高深 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靡及 推波助澜 回颿槌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