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57
百字令 和韵赠翟石门阁老
作者: 孙承恩 〔明代〕
奇才间气,应不是三代后来人物。
学海文林,曾览尽禹穴泰山鲁壁。
星斗胸罗,烟云笔涌,不拟赋梁园雪。
勋名德望,中朝共仰瑰杰。
此日位列三台,从容弘化理,佐天生发。
雅范光仪,愧颛蒙鄙吝为公消灭。
世路纵横,尽风尘扰扰,不侵毫发。
碧潭秋水,骊龙独抱明月。
这位奇才的气质,绝不是三代(古代)之后的普通人物。
他博览群书,曾经游历过禹穴、泰山和鲁壁等名胜。
星斗在他的胸中罗列,烟云在他的笔下涌动,他根本不想写《梁园雪》那样的诗篇。
他的勋名和德望,令中朝上下都仰慕他这位瑰杰。
今天他位列三台(指高官显贵之位),从容地弘扬治国理政的道理,辅助天命的发扬。
他的优雅风范和光辉仪表,让我感到羞愧,屈辱于自己的粗鄙和小气。
在世间的道路上纵横交错,尽管风尘仆仆,但却丝毫未曾侵扰他。
碧潭的秋水,骊龙独自抱着明月。
孙承恩,明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16世纪。他以诗词见长,作品风格清新典雅,常常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百字令 和韵赠翟石门阁老》创作于明代,时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诗人通过对翟石门阁老的赞美,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思考。
这首诗以赞美的口吻描写了翟石门阁老的才华与品德,诗人通过对比古代贤人和现代人物,突出了阁老在当代的独特地位。开篇即以“奇才间气”引入,显示出阁老在众人中的卓越。接着,通过“学海文林”描绘阁老渊博的学识,展现出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入理解。
诗中运用“星斗胸罗,烟云笔涌”形象地描绘了阁老的胸怀与创造力,表明他不仅才华横溢,还具有独特的思想深度。最后,通过“碧潭秋水,骊龙独抱明月”这一意象,表达了阁老在纷扰世事中的淡然与从容,极具画面感和意境。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阁老的才华和品德,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深刻思考与批判。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寓意,诗人传达了对人性与道德的关注。
奇才间气,应不是三代后来人物。
赞美阁老的才气与气质,认为他不是普通人,而是超越时代的奇才。
学海文林,曾览尽禹穴泰山鲁壁。
形容他博览群书,游历名胜,象征着对文化的深刻理解。
星斗胸罗,烟云笔涌,不拟赋梁园雪。
形容他才华横溢,创造力丰富,不屑于平庸的诗作。
勋名德望,中朝共仰瑰杰。
说明他的功绩和德行受到朝中人们的共同敬仰。
此日位列三台,从容弘化理,佐天生发。
赞美阁老今日位居高位,能够从容地施展治国理政的理念,辅助国家的发展。
雅范光仪,愧颛蒙鄙吝为公消灭。
表达出作者对阁老的优雅风范的钦佩,同时感到自愧不如。
世路纵横,尽风尘扰扰,不侵毫发。
描述世事纷扰,然而阁老却保持着内心的宁静与纯净。
碧潭秋水,骊龙独抱明月。
用生动的意象表现出阁老在纷扰世界中的独特与从容。
整首诗以赞美为主线,通过对阁老的描写,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揭示了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荡的社会中保持内心宁静的重要性。
这些意象在诗中不仅构建了美丽的画面,也深刻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诗中提到的“三台”指代什么?
A. 三个山峰
B. 高官显位
C. 三个季节
D. 三个国家
以下哪一项不是诗中提到的意象?
A. 碧潭秋水
B. 太阳
C. 星斗
D. 烟云
诗人对阁老的态度是:
A. 嫉妒
B. 钦佩
C. 无所谓
D. 反感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的不同,同时也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审美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