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3: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3:20
南乡子 其二
作者: 卢前 〔近代〕
甚处是西川。已上朝天渡口船。
父老相逢犹识我,卢前。
不入山城记七年。江海尚烽烟。
共为邦家策万全,灿烂庄严行在所,欣然。
愿傍嘉陵受一廛。
这儿是西川,已经乘船经过朝天渡口。
与父老相逢,他们依然认得我,卢前。
我已有七年未曾入山城,江海之间仍然烽烟四起。
我们共同为国家出谋划策,力求万全,光辉灿烂的事业在此进行,令人欣喜。
我希望能在嘉陵江旁开一家小店。
作者介绍:
卢前,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作品多反映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创作背景:
《南乡子 其二》是在国事多舛,个人经历动荡的情况下创作的,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南乡子 其二》是一首情感真挚的词作,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国家的关心。开篇“甚处是西川”,以问句引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通过“已上朝天渡口船”,勾勒出自己与故乡的联系,体现了作者深厚的乡情。
“父老相逢犹识我”,展现了与乡人重逢的场景,尽管时光流逝,乡情依旧。接着,作者提到“七年未曾入山城”,不仅展示了与故乡的分离,也隐喻了国家动荡的现实。江海尚烽烟,代表着战乱的情况,让人心中不安。
后面的“共为邦家策万全”,则表达了作者对国家的关切,期望能为国家的未来出谋划策。结尾“愿傍嘉陵受一廛”,则是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整首词通过对乡情的抒发,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情感深沉,意蕴丰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现了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不入山城记七年”中“七年”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烽烟”主要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