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2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20:19
清平乐
朱敦儒〔宋代〕
多寒易雨。春事都相误。
愁过黄昏无著处。
宝篆烧残香缕。
低鬟暗摘明珰。
罗巾挹损残妆。
檐外几声风玉,
丁东敲断人肠。
这场寒冷的雨来得太频繁,春天的事情都被耽误了。
愁苦过了黄昏却没有归处。
香缕的残余在宝篆上燃烧。
低垂的鬓发轻轻摘下明亮的耳环。
罗巾轻拂,妆容也随之受损。
檐外几声风铃,
如同敲打着我的心肠。
朱敦儒,字子华,号东山,宋代诗人。以词作著称,作品多抒发个人情感,语言清新流畅,富有情趣。他的词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情感细腻。
“清平乐”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生活不易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感慨,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孤独。此诗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人们的普遍心态。
朱敦儒的《清平乐》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意象,展现了春日的阴郁与心中的愁苦。开篇“多寒易雨”,道出了季节交替的无常与不确定,似乎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人带来期待的温暖,反而是寒冷和多雨的困扰。接下来的“愁过黄昏无著处”更是将这种愁苦深化,黄昏的意象总是与孤独和失落相伴。
“宝篆烧残香缕”一句,将气味的细腻与愁苦的情感结合,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忧伤。随后“低鬟暗摘明珰”,在视觉和触觉上增添了层次感,耳环的摘下仿佛是一种对美好时光的告别,象征着失去与遗憾。
后面的“罗巾挹损残妆”则强调了女性在愁苦中的脆弱,轻薄的丝巾与妆容的受损,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心碎。最后的“檐外几声风玉,丁东敲断人肠”,以风铃声收尾,声声入耳,似乎在无情地敲打着人的心,传达出深沉的思念和痛苦。
整首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情感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在春天的愁苦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失落,给人以深刻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事物的怀念,透出一种深沉的愁苦与思念,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对生活的感慨。
“多寒易雨”中的“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特征?
“愁过黄昏无著处”中的“著处”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宝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