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时间: 2025-07-30 14:57:04

诗句

巨石亭亭缺齧多,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无奈风吹雨打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4:57:04

原文展示: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其七
——辛弃疾

巨石亭亭缺齧多,
悬知千古也消磨。
人间正觅擎天柱,
无奈风吹雨打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的巨石,尽管历经风雨,依然矗立,但也显得风化严重,表明时间的流逝。诗人感叹世人正在寻找能够支撑天地的伟大支柱,但却无奈于风雨的侵蚀,暗示了人类对永恒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缺齧:意思是受到侵蚀、磨损。
  • 悬知:可以理解为“可以想象”。
  • 千古:形容极长的时间。
  • 擎天柱:比喻支撑伟大理想或事业的人或事物。
  • 无奈:意为无法改变或无可奈何。

典故解析:

“擎天柱”出自《山海经》,原指支撑天空的柱子,后来引申为比喻支撑大事业或重要理想的力量。诗中体现出对这种力量的渴求与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人,宋代著名词人,军事家。辛弃疾的词风豪放,内容多描写战争、边塞和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辛弃疾游览武夷山时,表达了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巨石为象征,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深邃感与自然的伟大。巨石在风雨的侵蚀下显得苍老而又坚韧,诗人通过这一意象传达了时间流逝对事物的影响,仿佛在诉说着人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

诗中“人间正觅擎天柱”一句,抒发了对理想支柱的渴望。然而,现实却是“无奈风吹雨打何”,这反映出辛弃疾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尽管人们努力追求,但仍然难以逃避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意象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对自然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示出辛弃疾作为词人的深邃思想与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巨石亭亭缺齧多:描绘巨石高耸但受到侵蚀,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2. 悬知千古也消磨: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千古之物也难逃消磨。
  3. 人间正觅擎天柱:人们在寻找理想的支柱,渴望有力的支撑。
  4. 无奈风吹雨打何:面对风雨的侵袭,人们感到无奈,理想很难实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风吹雨打”与“擎天柱”,体现了诗歌的音韵美。
  • 象征:巨石象征着人类理想,风雨则象征现实的挑战。

主题思想:

诗歌表面上是对自然的描写,深层则探讨了人类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之间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巨石:象征坚韧与永恒。
  • 风雨:象征生活中的艰难与挑战。
  • 擎天柱:象征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巨石亭亭缺齧多”所表达的意象是什么? A. 自然的美丽
    B. 历史的沧桑
    C. 人类的理想
    D. 四季的变化

  2. 诗中“无奈风吹雨打何”意指什么? A. 人们对理想的追求
    B. 人生的无奈与挫折
    C. 自然的变化
    D. 时代的进步

  3. “擎天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力量
    B. 人类的理想追求
    C. 历史的遗迹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同样表现人对伟大理想的追求。
  • 李白《庐山谣》:描绘自然景色,同时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辛弃疾与李白的作品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辛弃疾更多地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自由。


参考资料:

  • 《辛弃疾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玉清公主挽歌(代宗之女) 登金陵临江驿楼 扬州雨中张十七宅观妓(一作刘长卿诗) 过从弟制疑官舍竹斋 夜同宴,用人字 宴郑伯玙宅 邵陵作 赠乔琳(一作刘昚虚诗) 道林寺送莫侍御(一作麓州精舍送莫侍御归宁) 饯田尚书还兖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干霄凌云 悠阳 白白朱朱 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煎堆 香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彤云密布 殒坠 齊字旁的字 指着和尚骂贼秃 飞粮挽秣 子字旁的字 包含镇的词语有哪些 通情达理 口字旁的字 岁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