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0:01
勿贻麟楦笑,千古愧公卿。
不要让“麟楦”被人嘲笑,千古以来让我感到羞愧的,是那些公卿。
李良臣,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其风格简练、意味深长,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此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风气渐趋腐败,诗人以“麟楦”作比,表达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同时也对当时的权臣公卿进行讽刺,展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向往。
李良臣的《句 其三》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与思考。全诗仅两句,却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感和社会批判意识。诗中的“麟楦”不仅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也隐含着当时社会的悲哀与无奈。诗人通过对“麟楦”的呼吁,显现出对当下社会风气的不满与忧虑,尤其是对那些公卿的指责,显示出权力与道德的冲突。
诗歌中“千古愧公卿”的情感尤为深刻,诗人不仅是在自我反省中感到羞愧,更是在对历史的审视中反思了权力的腐败与人性之恶。通过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现实的对比,李良臣传达出一种对理想的渴望与对现实的失望,这种情感在古今诗歌中都有着普遍共鸣。
整首诗的核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理想的渴望与对腐败现实的控诉,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麟楦”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权力
B. 美好
C. 丑陋
诗中提到的“公卿”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地位显赫的高官
C. 学者
诗人对“公卿”的态度是?
A. 崇拜
B. 嘲讽与批评
C. 无所谓
可以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在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上有共鸣,李白的豪迈与李良臣的忧伤形成了有趣的对照。李白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而李良臣则更加内敛,着重于对现实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