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10:22
原文展示
春皋有耕夫,扣角卧林麓。
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
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
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
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
空山多白云,万此宁有足。
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
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
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
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田野上,有一位耕夫,
他靠在林边的树下,打着盹。
早晨的饥饿难以忍受,
但他宁愿接受世俗的熏陶。
脱下身上的牛衣,
耳边听到的都是狗叫声。
不如披上一件蓑衣,
在风雨中独自站立。
人们说骨相看起来很有福,
我自己也觉得这确实不错。
空旷的山中有许多白云,
在这里有什么是多余的呢?
幽静的闺房里有风景,
但不如靠在市门口。
那美丽的林下微风,
不如精美的刺绣文饰。
心中冰冷而孤独,
宁愿不被世俗所见。
岁月不等人,
苍老的眉宇之间写满了时光。
全世界没有人能与我共乐,
只有流逝的话语来自绮丽的园中。
一声歌唱,一声叹息,
在这里随意地讨论。
注释
- 耕夫:指的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
- 扣角:形容在树下靠着或休息。
- 牛衣:指耕作时所穿的衣服,这里象征着农人的身份。
- 犬曲:指狗叫声,这里用来表现世俗环境的喧杂。
- 蓑寒:蓑衣,古代农民在雨中工作的衣物,象征着隐逸和清冷的心境。
- 骨相:相学中关于人的骨骼和相貌的说法,认为人的命运由此决定。
- 幽然:形容安静、隐秘的状态。
- 刺绣文:指精美的刺绣,象征世俗的华丽与繁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字子纶,号云谷,南宋时期的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内容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世的思考。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带有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生活状态的观察,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反思。诗中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既有对世俗的批判,也有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诗歌鉴赏
《次韵萧同年古意 其一》是一首体现诗人内心冲突与对自然热爱的诗作。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天的农夫,生活在田野之间,隐喻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开篇即以“春皋有耕夫”引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农人的辛勤,通过细腻的描写使我们感受到一种朴实的生活气息。
诗人以“朝饥不能忍”表达了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而“肯受世熏沐”则揭示了他对世俗生活的接受与抗拒之间的矛盾。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隐逸生活的宁静与高洁,表达了对单纯生活的向往,特别是“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一句,表现出一种不畏艰难的清高气质。
整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和修辞,蕴含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考。最后,诗句“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则将诗人的感情升华,展现了他对人生的哲思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皋有耕夫:春天的田野上有一位耕作的农夫,开篇即设定了自然与劳动的场景。
- 扣角卧林麓:他靠在树下打盹,展现了农夫的劳累与对休息的渴望。
- 朝饥不能忍:早晨的饥饿让他难以忍耐,表现了生活的艰辛。
- 肯受世熏沐:他愿意接受世俗的熏陶,反映出一种无奈的态度。
- 脱身从牛衣:脱下牛衣,暗示着对世俗生活的暂时脱离。
- 入耳皆狗曲:耳边听到的都是狗叫声,象征着喧嚣的生活环境。
- 何如一蓑寒:不如披上一件蓑衣,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风雨立于独:在风雨中独自伫立,表现出坚韧不拔的精神。
- 人言骨相屯:人们说骨相看起来很有福,反映出对命运的思考。
- 自信亦良笃:自己也相信这种说法,表现出对自身命运的认同。
- 空山多白云:空旷的山中有许多白云,体现了自然的宁静。
- 万此宁有足:在这样的环境中,什么都是足够的,表现出对财富的淡泊。
- 幽然闺中秀:幽静的闺房里有美丽的风景。
- 不如倚市门:但不如倚靠在市门口,暗示对热闹生活的向往。
- 彼美林下风:那美丽的林下微风。
- 不如刺绣文:不如精美的刺绣,反映出对华丽生活的追求。
- 冰怀独耿耿:心中冰冷而孤独,表现出内心的孤寂。
- 宁入俗眼观:宁愿不被世俗所见,体现出对世俗的抵触。
- 岁月不我留:岁月不等人,表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老苍眉宇间:苍老的眉宇之间,感叹岁月的无情。
- 举世无与娱:全世界没有人可以与我分享乐趣。
- 逝言从绮园:只有流逝的话语来自绮丽的园中,表现出孤独感。
- 一歌一叹息:一声歌唱,一声叹息,表达了内心的感慨与沉思。
- 寘此忽复论:在这里随意地讨论,反映出一种随性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何如一蓑寒”,通过比喻传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对仗: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通过排比强调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和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内心的挣扎与渴望,最终归结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耕夫:象征着劳动与朴实的生活。
- 蓑衣:象征着隐逸与清高。
- 白云:象征着闲适与自然的宁静。
- 市门:象征着世俗的热闹与繁华。
- 刺绣文:象征着华丽与世俗的繁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耕夫”象征什么?
-
“何如一蓑寒”中“蓑寒”指的是什么?
- A. 一件美丽的衣服
- B. 一件防雨的衣物
- C. 一种食品
- D. 一种植物
-
诗人对世俗的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 B. 消极抵触
- C. 无所谓
- D. 渴望融入
答案
- A. 劳动
- B. 一件防雨的衣物
- B. 消极抵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田园的宁静与美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将进酒》:则表现了豪放与对人生的积极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古诗词名作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