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木兰花令

《木兰花令》

时间: 2025-07-31 11:30:16

诗句

入湘天,飞楚鹤。

东去大江空磅礴。

斑竹泪,恨春多,惟见烟花春萧索。

麓山低,湘水薄。

当日英雄重想著。

黄公已,蔡公休,雾压山林梅子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11:30:16

原文展示:

木兰花令
作者: 吴灏

入湘天,飞楚鹤。东去大江空磅礴。
斑竹泪,恨春多,惟见烟花春萧索。
麓山低,湘水薄。当日英雄重想著。
黄公已,蔡公休,雾压山林梅子落。

白话文翻译:

在湘天的青空下,飞翔的鹤穿越楚地。
东去的大江浩浩荡荡,空旷而磅礴。
斑竹流泪,恨春多,唯有萧索的烟花映照着春天的孤寂。
麓山低矮,湘水如缕。在那日的英雄情怀中,重又想起。
黄公已经去世,蔡公也已离去,雾霭压迫着山林,梅子悄然落下。

注释:

  • 入湘天:指进入湘江地区的天空,湘江是中国著名的江河。
  • 飞楚鹤:楚地的飞鹤,象征自由与洒脱。
  • 斑竹泪:可能指竹子在春雨中的滴落,象征哀愁。
  • 烟花春萧索:春天的烟花如同萧索的景象,表达春天的凋零。
  • 黄公、蔡公:指历史上的黄公皓和蔡公休,这两位都是古代的文人,寓意对往昔英雄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灏,现代诗人,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见长。其诗风常以历史和自然为背景,探讨人性与社会。

创作背景:

《木兰花令》是在对故人怀念及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中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与感慨。

诗歌鉴赏:

《木兰花令》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与对英雄往事的缅怀。开头的“入湘天,飞楚鹤”便勾勒出一幅辽阔而自由的画面,展现了湘天的壮美与楚地的灵动。接下来的“东去大江空磅礴”,则通过大江的浩瀚,映射出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斑竹泪,恨春多”一句,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斑竹以情感,表现了春天的多愁善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惟见烟花春萧索”则将春天的繁华与萧索对比,更加突显了时光的无情与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几句,对黄公与蔡公的追忆,更是为整首诗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表现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对逝去岁月的惋惜。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既有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有对人事的深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湘天,飞楚鹤:描绘了湘天的美丽景象,飞翔的鹤象征自由与理想。
  2. 东去大江空磅礴:大江的浩瀚象征着历史与时间的无尽流逝。
  3. 斑竹泪,恨春多:斑竹的泪水象征着春天的愁苦,表现了对春天的情感复杂。
  4. 惟见烟花春萧索:春天的美丽只剩下了寂寥,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失落感。
  5. 麓山低,湘水薄:自然景象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6. 当日英雄重想著:怀念昔日的英雄,表达出对过去的怀念。
  7. 黄公已,蔡公休:历史人物的提及,增添了历史感与感伤。
  8. 雾压山林梅子落:意象的结合,表现出一种凄美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拟人:斑竹泪,赋予竹子以感情,使诗句更具表现力。
  • 对仗:诗句间的对仗增强了节奏感与韵律美。
  • 比喻:将春天的烟花与萧索相对比,深化了主题。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追忆,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流逝岁月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哲思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湘天:象征自然的美丽与浩瀚。
  • 楚鹤:自由与高远的象征。
  • 斑竹:愁苦与怀旧的象征。
  • 烟花:繁华与萧索的对比。
  • 黄公、蔡公:历史人物的象征,代表了过往的辉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飞楚鹤”象征什么? A. 自由
    B. 哀愁
    C. 忧伤

  2. 诗中“黄公已,蔡公休”提到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A. 文人
    B. 将军
    C. 皇帝

  3. 诗歌传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
    B. 怀念
    C. 愤怒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现代诗歌鉴赏与写作》
  • 吴灏的诗集与研究文章

答案:

  1. A. 自由
  2. A. 文人
  3. B. 怀念

相关查询

菩萨蛮 闻桂花香偶成 菩萨蛮八首 其八 菩萨蛮 登最高峰 菩萨蛮·玉肌香衬冰丝縠 菩萨蛮 其七 菩萨蛮 其十二 菩萨蛮 闺情 菩萨蛮•除夕,阮亭广陵署中守岁 菩萨蛮 二月二十四夜不成眠聊赋回文遣之 其四 菩萨蛮 其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舍死忘生 遫絶 问课 斤字旁的字 文采风流 稳坐钓鱼船 投石超距 法官 截开头的成语 扶开头的成语 夔龙礼乐 丨字旁的字 震慑人心 王字旁的字 燋烂 衣字旁的字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