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咏螺蚌诗

《咏螺蚌诗》

时间: 2025-07-30 04:14:21

诗句

轻羽不高翔。

自用弦纲罗。

织鳞惑芳饵。

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

沉迹在泥沙。

文无雕饰用。

味非鼎俎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4:14:21

原文展示:

咏螺蚌诗 谢惠连 〔南北朝〕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纲罗。 织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 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 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

白话文翻译:

轻盈的羽毛不能高飞,自投罗网被弦线束缚。 美丽的鳞片被芳香的饵料迷惑,因此成为钓者的目标。 螺蚌并非有意如此,它们沉寂在泥沙之中。 外表没有华丽的装饰,味道也不在鼎俎中调和。

注释:

  • 轻羽:指轻盈的羽毛,比喻脆弱或无助的事物。
  • 弦纲罗:指捕鸟的网,比喻束缚或困境。
  • 织鳞:指鱼类,这里比喻美丽但易受诱惑的事物。
  • 芳饵:指诱饵,比喻诱惑。
  • 螺蚌:指螺和蚌,比喻平凡或不起眼的事物。
  • 文无雕饰用:指外表没有经过雕琢,比喻朴实无华。
  • 味非鼎俎和:指味道不是通过烹饪调和出来的,比喻自然而非人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惠连,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反映自然景物和人生哲理,这首《咏螺蚌诗》便是其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螺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察自然界中的螺蚌时,有感而发,通过对螺蚌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螺蚌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和哲理思考。诗中,“轻羽不高翔”和“织鳞惑芳饵”描绘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脆弱和易受诱惑,而“螺蚌非有心”和“文无雕饰用”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赞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对螺蚌的描写,传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然主义倾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轻羽不高翔。自用弦纲罗。”:比喻脆弱的事物容易陷入困境。
  2. “织鳞惑芳饵。故为钓所加。”:比喻美丽的事物容易被诱惑。
  3. “螺蚌非有心。沉迹在泥沙。”:表达螺蚌的自然状态,无心机,沉寂在泥沙中。
  4. “文无雕饰用。味非鼎俎和。”:强调螺蚌的朴素和自然,不经过人工雕琢和烹饪。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轻羽”、“织鳞”等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事物的特点。
  • 拟人:将螺蚌赋予“非有心”的特性,使其显得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螺蚌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朴素之美的赞赏,以及对生活中简单、自然状态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轻羽:象征脆弱和无助。
  • 织鳞:象征美丽和易受诱惑。
  • 螺蚌:象征朴素和自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轻羽不高翔”比喻的是什么? A. 脆弱的事物 B. 美丽的事物 C. 自然的事物 答案:A

  2. “织鳞惑芳饵”中的“织鳞”指的是什么? A. 鱼类 B. 鸟类 C. 昆虫 答案:A

  3. 诗中“文无雕饰用”表达了什么? A. 朴素之美 B. 华丽之美 C. 人工之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谢灵运的《登池上楼》:同样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对比:

  • 与谢灵运的《登池上楼》相比,谢惠连的《咏螺蚌诗》更加注重对自然界中平凡事物的描写和哲理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南北朝诗选》:收录了谢惠连及其他南北朝诗人的作品。
  • 《谢惠连诗集》:专门收录谢惠连的诗作,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诗风和创作背景。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摸鱼儿 和陈其年清明悼徐郎 送柳门弟之沔阳 冬初即目 闻李湘石得广文志感 边患 寄怀王子寿比部 送戴太博 其二 送戴太博 送戴太博 同王小资寻秋灵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齲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整本大套 野蔌山肴 用字旁的字 包含蜩的词语有哪些 舟山市 茹柔刚吐 髟字旁的字 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死诸葛吓走生仲达 舆死扶伤 邑字旁的字 逐末舍本 糠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娉婷婀娜 揭竿 书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