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6:15
为牡丹去草
作者: 杨万里 〔宋代〕
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
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
这首诗表达了我亲手种植名花的梦想也随之而来,每年都期待着丰盛的花枝。为了花朵的生长,我在肥沃的土地上除草,因此我的双袖沾满了青苔,十指也沾满了泥土。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因其诗作清新自然而闻名。他主张“诗应如人”,强调诗歌的真情实感,风格清新明快。
《为牡丹去草》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牡丹的栽培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以牡丹为主题,通过描绘诗人亲手种植花卉的情景,展现了他对劳动的热爱和对生活美好的追求。开头两句“手种名花梦亦随,一年年望好花枝”,传达出诗人对牡丹的向往与期待,体现了他将自己的希望寄托于花卉之上的情感。后两句则通过描绘劳动的辛苦,“为花去草优饶处,两袖青苔十指泥”,表现了诗人不畏艰辛,甘愿为美好的事物付出努力的精神。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反映了诗人热爱生活与自然的情怀。
整首诗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执着追求,凝聚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通过对牡丹的栽培,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劳动的赞美。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劳动的辛苦
B.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C. 自然的变化
诗中提到的“名花”指的是哪种花?
A. 玫瑰
B. 牡丹
C. 荷花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现了他的努力?
A. 青苔和泥土
B. 花瓣和叶子
C. 太阳和雨水
对比杨万里的《为牡丹去草》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均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但杨万里更注重于劳动与自然的结合,而李白则倾向于表现自由与孤独的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