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改过

《改过》

时间: 2025-05-01 05:07:12

诗句

四十应当成德时,中心何更有他岐。

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7:12

原文展示:

四十应当成德时,中心何更有他岐。
其终也已宜深察,剔拔毋令利暂縻。

白话文翻译:

在四十岁这个应该成就品德的时刻,心中怎么还能有其他的偏差呢?事情的最终结果应该深加察看,去掉那些暂时的利益,不要让其牵绊了道德的追求。

注释:

  • 四十:指人生的四十岁,古代认为四十岁是一个人成熟的阶段。
  • 成德:指修身成就品德。
  • :偏差、歧路,引申为错误或不正当的想法。
  • 深察:深入观察、细致分析。
  • 剔拔:剔除、拔去。
  • :指利益。
  • 暂縻:暂时的牵制或束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与弼,明代诗人,字止庵,号原圃,晚号石林,江苏人。吴与弼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作品多关注个人修养与道德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吴与弼四十岁时,正值人生的转折点,诗人感受到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意在警醒自己与他人,应当在成熟的年纪认真思考人生的方向,摒弃一切外在的干扰与诱惑。

诗歌鉴赏:

《改过》意在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吴与弼以四十岁作为人生的重要节点,表达了对成德的期望和对偏差的警惕。诗中提到的“中心何更有他岐”表明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清明,强调在道德的追求中必须保持专注。诗的后半部分则提醒人们要对待自己的行为有深刻的反思,尤其是剔除一切影响道德判断的短期利益,显示出诗人对修身齐家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自省的力量。诗人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哲理,显示出他对人生、道德和利益之间关系的独到见解。这不仅是对自己的勉励,也是一种对社会风气的呼唤,鼓励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不要迷失方向,要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和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十应当成德时”:在四十岁这个人生阶段,应该以修身养德为重。
    • “中心何更有他岐”:内心怎么还能有其他的偏差和分歧呢?
    • “其终也已宜深察”:最终的结果应当认真观察和思考。
    • “剔拔毋令利暂縻”:要剔除那些短暂的利益,不让其束缚住自己的道德追求。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成德时”与“他岐”形成对比,强调选择的清晰。
    • 隐喻:将人生的选择比作道德的追求,暗示人生的复杂与选择的艰难。
  • 主题思想: 诗歌强调了人生在成熟阶段应当重视道德修养,警惕外在的诱惑,通过剔除短期利益来坚持内心的道德信念。

意象分析:

  • 四十:象征成熟、反思的重要阶段。
  • :道德修养的象征,代表人生的追求和目标。
  • :指代世俗的利益,象征着对道德的挑战和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吴与弼在四十岁时期,强调人生的哪个重要方面?

    • A. 财富
    • B. 品德
    • C. 名声
  2. “中心何更有他岐”中的“岐”指的是什么?

    • A. 道路
    • B. 偏差
    • C. 选择
  3. 诗中提到的“剔拔毋令利暂縻”意在提醒人们什么?

    • A. 追求物质
    • B. 反思自我
    • C. 不被短期利益所束缚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王阳明的《传习录》

诗词对比:

  • 朱熹的《春日》与吴与弼的《改过》,两者都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但朱熹更侧重于自然与诗意的结合,而吴与弼则更为直接地探讨人生哲理。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吴与弼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落花十绝 寄魏相之 梅台 虞美人·东君已了韶华媚 送召客 楚甸江头望雪晴二首 正月二十日上山庄二月晦日归不见花 冬至有感 送冯贯道赴行在二首 郭信可索云溪诗懒未能作戏成此寄以自解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鱼帛狐声 成群结伙 包含荒的词语有哪些 烟飞星散 川字旁的字 拘儒之论 兵略 提土旁的字 耐冬 名纸毛生 包含嫌的词语有哪些 扪心清夜 彑字旁的字 女字旁的字 网络警察 失结尾的成语 绞丝旁的字 朝不保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