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8:26: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8:26:12
风雨初更歇,凉蟾已在天。
涔涔终不湿,炯炯只孤悬。
发映千茎白,秋逢两度圆。
三吴烽堠静,弦管自年年。
风雨刚刚停歇,凉爽的月亮已经挂在天上。
细雨虽多,却依然没有淋湿它,明亮的月光孤独地高悬。
月光照耀着万千的白色菊花,恰逢秋天的两次圆月。
三吴地区的烽火台静默无声,乐声悠扬,年年不绝。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凉蟾”及“涔涔”体现了古人对月亮和雨水的情感寄托,特别是中秋节人们对团圆的思念。“三吴烽堠”引申出安定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平的渴望。
作者介绍:
高其倬,清代诗人,擅长写诗和词,作品多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中秋时节,正值风雨之后,诗人通过观察月亮和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化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团圆和安宁的向往。
这首诗以“风雨初更歇”为起笔,描绘了中秋夜的宁静与清凉。首句通过描写风雨的停息,营造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气氛,巧妙地引出月亮的出现。接下来的“凉蟾已在天”则把焦点转向月亮,传递出一种静谧的美感,月亮的光辉在雨后格外明亮,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喜爱。
“涔涔终不湿,炯炯只孤悬”两句则通过对比,突出月亮的独立与孤高。细雨虽多,却无法遮掩其光辉,象征着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独立和清醒的态度。这种孤独的感受在中秋这个团圆的节日中显得尤为深刻,更加凸显了人心的思念与渴望。
后两句“发映千茎白,秋逢两度圆”描绘了月光映照下的白色菊花,象征着丰收与美好的期待。最后一句通过对三吴地区的烽火台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音乐的悠扬也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活的继续。这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现了人们对于团圆和宁静的渴望,情感真挚而深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中秋节的月亮展开,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团圆的渴望,同时寄托了对和平安宁的期盼,情感丰富而深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凉蟾”指的是什么?
诗中“涔涔”形容的是?
“三吴烽堠静”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期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