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9: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9:10
虞美人
作者: 韩曾驹 〔明代〕
落花不为随春去,别有闲情绪。
寻花偶过野人家,偏是菜花开尽见桃花。
无情每恨良宵月,圆少翻多缺。
上弦数到下弦时,问有几多明月上花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逝去的惋惜与感伤。落花并不是因为春天的离去而随风而去,反而是有一番闲适的情绪。偶然间在野外经过一户人家,发现菜花已经凋谢,而桃花却在此时绽放。无情的月亮总是让我怨恨良辰美景,因为它总是圆缺无常。等到上弦变成下弦时,我不禁要问:究竟有多少明亮的月光洒落在花枝之上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韩曾驹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作品多以咏物、抒情为主,风格清新,常表现自然景物的美与人情的细腻。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文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日益深入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思考。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篇便以“落花”为引子,直接点明主题,落花的凋零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更引发了诗人对春天的思索。诗中“寻花偶过野人家”一句,显示了诗人对日常生活的细腻观察,野人家中菜花的凋谢与桃花的绽放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出季节的更迭,也暗示着人生的无常。
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月亮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惋惜。良宵之美与月亮的圆缺相呼应,在这轮回中,诗人内心的情感愈发显得复杂而深沉。最后一句“问有几多明月上花枝”,不仅是对月亮的思考,更是对生命与时间的反思,暗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细腻,兼具自然美与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与对生活的敏锐感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惋惜,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蕴含了哲理与情感的交织。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春天的欢愉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良宵”主要指?
a. 美好的夜晚
b. 寒冷的夜晚
c. 星光璀璨的夜晚
“落花不为随春去”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落花是因为春天的离去而凋零
b. 落花的凋零与春天的离去无关
c. 落花是春天的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也体现了对月亮的描写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但其更强调的是春江的美景和情感的交融,而韩曾驹则更多展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无常的思考,两者在意象与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