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27: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27:41
一丛花
作者:杨无咎 〔宋代〕
娟娟月可庭方。窗户进新凉。
美人为我歌新曲,翻声调韵超此字疑衍出宫商。
犀箸细敲,花瓷清响,余韵绕红梁。
风流难似我清狂。随处占烟光。
怜君语带京华样,纵娇软不似吴邦。
拚了醉眠,不须重唱,真个已无肠。
月光如水般照在庭院,透过窗户带来了清凉的气息。
美人正为我唱着新曲,悠扬的声调超出了字句的界限,仿佛是从宫商中衍生而出。
犀利的筷子轻轻敲击,花瓷发出清脆的声响,余音缭绕在红色的梁柱上。
风流倜傥的我怎能与她的清狂相比,随处都沐浴在烟雾般的光辉中。
怜惜你那带有京城风情的言语,虽然娇柔却不如吴地的温婉。
我已经醉倒在梦中,无需再唱这曲子,真是令人肠断。
作者介绍:杨无咎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写词,作品多描绘人情世态,表现个人情感。他的诗风清新俊逸,常以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月夜美景和美人歌唱,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深切感受。
《一丛花》是一首融合了月光、音乐和人情的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感悟。首句“娟娟月可庭方”便以月光的柔和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在这清凉的夜晚,美人歌唱的新曲让诗人陶醉,声音仿佛超越了字句,带来一种超凡的艺术享受。
诗中对于音乐的细腻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感观察。犀箸细敲、花瓷清响,音韵之美让人想起古代音乐的精致,诗人巧妙地将声音与景物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感官体验。同时,诗人对美人的怜惜也暗含了对情感的深沉思考,尽管美人的语言温柔,但与吴地的柔情相比,却又显得有些不同。
整首诗在意象的交融和情感的表达上达到了一种和谐,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生活的感慨。最终,醉眠而不再重唱的结尾,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情感的无奈与释然,似乎隐含着一种对美好时光的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月夜的美丽与美人歌声,表达了对生命和爱的热情,同时也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情感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娟娟月可庭方”中的“娟娟”指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提到的“犀箸细敲,花瓷清响”是指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真个已无肠”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