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4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08
齐天乐 双十节感赋
作者: 顾宪融 〔近代〕
南云朔雁都疑梦,关河未随秋老。蜃市嬉灯,鳌山走马,赢得欢游多少。重阳尚早。奈几度销凝,洛尘盈帽。指点楼东,冷枫叶叶倩谁扫。庚郎暗萦愁抱。中原回望眼,一发青杳。冈上花黄,陇头月白,解说长眠也好。生涯草草。怕明岁依然,砌蛩能料。收拾雄心,酒罍和泪倒。
在南方的云朵和北飞的大雁之间,我仿佛置身于梦中,关山河流尚未因秋天的到来而变得苍老。蜃楼下灯火辉煌,鳌山上骏马奔腾,欢快的游玩有多少呢?重阳节还未到来,然而我几度感到愁苦,洛阳的尘土已满头帽子。指着楼东,冷冷的枫叶,谁来扫除呢?庚郎(即秋天)暗自缠绕着我的忧愁。回望中原的景色,眼前一片青黛。冈上的花儿已黄,陇头的月光如白,长眠之后也许更好。人生匆匆,害怕明年依旧,青蛩(秋天的虫声)能否知晓?收拾起雄心壮志,酒杯中泪水倾倒。
顾宪融(1880-1936),字敬之,号秋水,晚号松雪,江苏人。为近代著名诗人、词人,致力于词的创新与发展,继承了传统词的精髓,并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变迁。
《齐天乐 双十节感赋》创作于双十节,正值重阳节前夕,诗中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双十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节日,顾宪融借此节日抒发个人情感,反映了其对家国命运的关注。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开头“南云朔雁都疑梦”,以云朵和大雁引入,营造出一种梦幻而惆怅的氛围,给人一种游离于现实和梦境之间的感觉。接着,诗人描绘了蜃市的灯火与鳌山的奔马,象征着欢娱与繁华,然而重阳尚早,暗示着时间的匆匆与人生的无常。
“奈几度销凝,洛尘盈帽”,通过洛尘的形象,引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伤,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随后,诗人指点楼东的冷枫叶,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冷枫的意象更增添了一层凄凉的情感。结尾部分,诗人希望长眠之后的安宁,体现了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未来的担忧,也有对过往的沉淀。
整首词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交织,既体现了个体的感受,又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时间流逝、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诗人既有对生活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折射出一种浓厚的历史感和文化情怀。
诗中提到的“蜃市”象征什么?
A. 真实的景象
B. 虚幻的繁华
C. 乡愁
“洛尘盈帽”中“洛尘”指的是哪里?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A. 充满希望
B. 感到迷茫
C. 不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