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38: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38:47
中秋有赋
作者: 魏了翁 〔宋代〕
望舒与日元非敌,震受阳光巽成魄。
六十四象不言月,三百五篇讥月出。
古道贵阳不贵阴,宾礼卜昼不卜夕。
世间赏玩起何年,误却千年醉狂客。
不知客有肺肠无,更把荒诬作真实。
我因时序尝作诗,洗尽兔窟蟾宫迷。
今年新作东楼成,胡为尚此穷攀跻。
人心和平民气乐,日月昭明天宇豁。
须知此事与政通,不是词人闲赏月。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月亮的独特理解与思考。诗中提到,望舒(月神)与太阳并不相敌,月亮的存在是因为阳光的照射。六十四卦之中没有直接提到月亮,而三百五篇古文却讽刺月亮的出现。古代的道理强调阳光的价值,而不是阴影的存在;在宴会上,人们只占卜白天的吉凶,不关注夜晚的事情。人们从何年开始欣赏月亮呢?却弄错了时间,沉醉于千年的狂欢之中。人们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却把荒唐的想法当作真实的存在。我因应时而作诗,希望洗净过去对兔子和蟾蜍的迷信。今年的新作在东楼完成,然而为何还要在此刻穷尽攀登的苦恼?人心安宁,民众乐于生活,日月明亮,宇宙开阔。必须知道,这种安宁与国家的治理息息相关,并非只是词人闲适的赏月之事。
作者介绍: 魏了翁(约1040-1099),字君复,号白云,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擅长写诗,风格清新自然,常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中秋佳节,正值月圆之时,诗人借此机会反思人们对月亮的迷信与欣赏,同时表达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中秋有赋》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中秋节的月亮,诗人通过对望舒的描写,表达了对月亮与阳光关系的深刻理解。诗中提到的“六十四象”和“三百五篇”不仅是对古代典籍的引用,更是对传统文化中月亮地位的反思。诗人指出,古道强调阳光的价值而非阴影,暗示光明与希望的重要性。通过“宾礼卜昼不卜夕”的观察,揭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对白天与夜晚的不同态度,反映出社会对现实与虚幻的无知和迷恋。
后半部分,诗人以个人的写作经历为引,表达了对中秋夜的思考。诗人认为,月亮的赏玩并非文人闲情逸致的事情,而是与国家的治理和民众的安乐息息相关。整首诗不仅在抒发对中秋的欣赏,更是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邃思考与对社会责任感的担当。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中秋月亮的独特理解,同时也对人们对月亮的迷信进行了反思,强调了光明与现实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关注社会与国家的治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望舒”指的是哪个神仙?
诗人认为,古道强调什么?
诗中提到的“宾礼卜昼不卜夕”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为《中秋有赋》的详细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