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2: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2:59
窜流今六载,无复望天朝。
象魏阙云远,宝陀山匪遥。
音书时有继,风义未全凋。
只有猕猴性,年来亦渐调。
这段时光已流逝六年,再也无法期望回到天朝(指理想的生活或故乡)。
像魏国的阙楼那样遥远,宝陀山却并不遥远。
音信偶尔相继,风义(友情与道义)却未曾完全衰退。
只有猕猴的性情,随着岁月也渐渐变得温和。
作者介绍:李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歌创作而著称。其诗风格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生活体验为题材。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诗人离别之际,表达了对故乡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个人生活变迁的无奈心境。
李光的《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以其简练而又深邃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首句“窜流今六载”开篇即以时间的流逝引入主题,将读者的思绪引向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反思。接下来的“无复望天朝”则进一步深化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无奈和失落。
“象魏阙云远,宝陀山匪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感。魏阙遥远,象征着难以企及的目标,而宝陀山却在眼前,暗示着现实的平淡与无奈。诗中提到的“音书时有继”,则让人感受到尽管身处异地,友谊与联系仍然存在,这种情感的温暖在孤独中显得尤为珍贵。
最后两句“只有猕猴性,年来亦渐调”将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猕猴象征着人性中的变化和复杂,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种种磨砺让人的性情逐渐变得温和。这不仅是对自身的反思,也是一种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时光的流逝与人性的变化,反映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情的珍惜,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淡然。
诗词测试:
李光的《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诗中提到的“宝陀山”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