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59: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59:49
临蒸邑治绝殊方,
嶪重山碧翠行。
溪曲羊肠岚杂雾,
树蟠龙体雨飞汤。
墨云隙处天澄水,
苍海空中日曜阳。
好把寸心问民瘼,
当迁离瘴任潇湘。
临蒸这个地方治理得十分特别,
重峦叠嶂中青翠的山峦蜿蜒延展。
溪水曲折如羊肠小道,山岚缭绕在雾中,
树木盘曲如龙,雨水如汤般飞洒。
墨色的云在缝隙中,天空和水面都清澈明亮,
苍茫的大海中,阳光普照,明媚灿烂。
我真想把一颗忧心的寸心,询问百姓的疾苦,
是否应当迁离这瘴气之地,去往潇湘之地。
朱元璋(1328-1399),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他的诗文广泛涉及政治、军事、历史等多个领域,风格豪放而不失沉稳,实际而富有情感。
《谕临蒸县官》写于明朝初年,朱元璋在位期间,社会动荡对百姓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作为皇帝,朱元璋关心民生,重视地方治理,诗中流露出他对民众疾苦的关切。
《谕临蒸县官》是一首兼具自然描写与人文关怀的诗作。诗的开头描绘了临蒸的独特地理环境,重山叠嶂,溪水曲折,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壮丽的自然景观。接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渲染出一种清新而又生动的气氛,墨云与阳光的对比更是表现了自然的变化和生命的活力。
然而,诗的后半部分却突然转向对民生的关注,诗人以“好把寸心问民瘼”作为引子,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心。这种情感的转变让整首诗显得更加深刻,朱元璋不仅是一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一个有着深厚人文情怀的领导者。他意识到瘴气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提出迁离的建议,表现出其施政的理智与人道关怀。
整首诗将自然景观与人文关怀相结合,展现了朱元璋关心民生、重视治理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明初社会的复杂性和动荡。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对民生的关注,表达了朱元璋对治理的重视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怀,体现了一种理性与人文关怀的结合。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中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与自然的深刻观察。
诗中“临蒸邑治绝殊方”意指:
A. 临蒸县治理得特别
B. 临蒸县的风景优美
C. 临蒸县的历史悠久
D. 临蒸县的人口众多
“树蟠龙体”中的“龙”象征:
A. 权力
B. 自然
C. 精神
D. 力量
诗人提到的迁移是为了:
A. 追求财富
B. 改善民生
C. 增加人口
D. 扩大领土
答案: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两首诗都涉及自然景观,但朱元璋更关注人文关怀,而王之涣则强调壮阔的视野与豪情。两者风格不同,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