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1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14:39
沧浪翁泛海
作者: 朱元璋 〔明代〕
海天漠漠际无穷,
巨舰樯高挟两龙。
帆饱已知风力劲,
舵宽方觉水情雄。
鳌鱼背上翻飞浪,
蛟蜃鬐头触见虹。
何日定将归泊处,
也应系缆水晶宫。
这首诗描绘了海的辽阔与航行的壮丽。海与天相接,视野无边无际,巨大的船帆高高耸立,仿佛夹着两条长龙。船帆已然鼓满,知道风势强劲,宽大的舵使我更加感受到水流的汹涌。海中的鳌鱼在浪涛中翻腾,蛟龙与蜃的头部仿佛触碰到了彩虹。何时才能归来停泊呢?也应该把缆绳系在那晶莹的宫殿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朱元璋(1328-1399),明朝开国皇帝,年号洪武。出身贫苦,后成为农民起义领袖,推翻元朝统治,建立明朝。朱元璋的诗歌多反映他的治国理念和个人经历,风格雄浑、气势磅礴。
创作背景: 《沧浪翁泛海》创作于明初,正值朱元璋建立明朝之际,表现了他对海洋的向往与对未来的憧憬,体现了开创事业的豪情和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沧浪翁泛海》是一首描绘海洋壮丽景象的诗作,诗人以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航行中的壮阔与自由。开篇“海天漠漠际无穷”,营造出一种无垠的宽广感,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大海之中,令人感受到自然的浩大与自己的渺小。接着,“巨舰樯高挟两龙”通过比喻将船帆与龙相提并论,形象地表现出船只的雄伟与气势,展现了航海的壮丽场景。
在描绘海洋的气势时,诗人用“帆饱已知风力劲,舵宽方觉水情雄”展示了航行的技术与技能,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理解与掌握。接下来的两句“鳌鱼背上翻飞浪,蛟蜃鬐头触见虹”,通过传说中的生物与自然现象的结合,赋予海洋生命与神秘感,增强了诗歌的想象空间。
最后两句“何日定将归泊处,也应系缆水晶宫”则表达了诗人对归宿的思考,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不仅是对未来的期待,也是对过往的反思,显示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对安宁生活的追求。
整首诗气势磅礴,意象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个人情感,体现了朱元璋作为一位诗人的深厚造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海洋的敬畏与向往,蕴含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归宿的渴望,体现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憧憬。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巨舰樯高挟两龙”中的“樯”指的是什么?
A. 船桅
B. 船身
C. 船帆
D. 船舵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荣誉
B. 财富
C. 理想的归宿
D. 冒险
“海天漠漠际无穷”描述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繁华
B. 寂静
C. 辽阔
D. 陌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自然描绘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各有侧重,既有相通之处,也有鲜明的个性。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