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5:48
万叶青荷覆碧湖。山平水滞古祠芜。
芊芊琴声杳,黯黯煤烟雁影孤。
怀古迹,笑今吾。屠龙身手计锱铢。
残阳暮霭风光好,分到劳人日已无。
满湖的青荷覆盖着碧绿的湖面。山平水静,古老的祠堂被杂草淹没。
悠扬的琴声飘渺不绝,孤独的雁影在黯淡的煤烟中若隐若现。
怀念古迹,嘲笑今天的我。屠龙的本领却只为小利而计较。
夕阳下暮霭弥漫,风光依旧美好,只是辛劳的人们,日子已然无多。
杨杏佛(1876-1943),原名杨树人,字杏佛,号槐堂,晚号无量子,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生于清末,家境贫寒,自幼勤奋好学,后成为民国时期的文化名人。他的诗风多变,既有古韵又有时新,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
《鹧鸪天 初夏渡月湖》创作于民国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现实的反思。月湖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敬畏。
这首《鹧鸪天 初夏渡月湖》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初夏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篇“万叶青荷覆碧湖”,通过生动的意象,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面画面,青荷与碧湖的结合,令人感受到夏日的生机与清爽。而“山平水滞古祠芜”则转而引入历史的厚重,古祠在杂草丛生中显得有些凋零,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人事的无常。
诗中的“芊芊琴声杳,黯黯煤烟雁影孤”更增添了一份孤寂与思考。琴声的隐约如同过去的记忆,雁影与煤烟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疏离。接下来的“怀古迹,笑今吾”,诗人自嘲于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最后两句“残阳暮霭风光好,分到劳人日已无”则将情感推向高潮,夕阳的美景映衬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慨,辛劳的人们似乎在这样的美景中失去了光阴,令人感到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珍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自然的美,还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与历史的思考,具有深远的哲理意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思考。
诗中“万叶青荷覆碧湖”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秋天的落叶
B. 夏天的荷花
C. 冬天的雪景
D. 春天的花开
“屠龙身手计锱铢”中的“屠龙”比喻什么?
A. 大家都能做到的事
B. 有才能的人
C. 追求小利的人
D. 不值得追求的目标
诗的情感基调是?
A. 快乐
B. 忧伤
C. 激昂
D. 宁静
答案:
杨杏佛《鹧鸪天 初夏渡月湖》与李白《静夜思》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