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春游曲二首 其二

《春游曲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8-05 13:41:57

诗句

大道红楼珠箔垂,风起杨花欲暮时。

胡姬半醉半遮面,恼杀幽州游冶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5 13:41:57

原文展示:

大道红楼珠箔垂,
风起杨花欲暮时。
胡姬半醉半遮面,
恼杀幽州游冶儿。

白话文翻译:

在宽阔的大道上,红色的楼阁下珠帘垂挂,
微风拂过,杨花在傍晚时分随风飘舞。
胡姬微醉,面容半遮,
让幽州的游冶儿心烦意乱。

注释:

  • 大道:指宽广的街道。
  • 红楼:红色的楼阁,暗指繁华热闹的场所。
  • 珠箔:用珠帘装饰的帷幕,象征奢华。
  • 杨花:杨树的花絮,通常在春季随风飘落。
  • 胡姬:指外族的歌女或舞女,通常有异域风情。
  • 幽州:指古代的一个地名,这里泛指幽静的地方。
  • 游冶儿:指嬉游玩乐的年轻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约 1580-1644),明代诗人,以豪放的个性和不拘一格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擅长用生动的形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创作背景:

《春游曲二首》创作于明代,正值春暖花开的季节,诗人在游玩中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借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女子的怜惜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的美好场景,展现了生动的春意和人情的复杂。诗中描写的“大道”和“红楼”构成了一幅繁华的画面,体现了生活的富丽与热闹。而“风起杨花欲暮时”则在时间的流逝中增添了一丝忧伤,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

“胡姬半醉半遮面”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女子的娇羞与醉态,仿佛她在春日的微风中,既感受到春光的温暖,又因百花争艳而心中迷醉。然而,最后一句“恼杀幽州游冶儿”则转向了情感的冲突,游冶儿因胡姬的娇羞与醉态而感到烦恼与不安,折射出人情的复杂与微妙。

整首诗在轻快的表象下,蕴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既有春日的欢愉,也有内心的惆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大道红楼珠箔垂:描绘了一条繁华的道路,两旁是华丽的楼阁,珠帘轻垂,象征着繁华的生活环境。
  2. 风起杨花欲暮时:随着春风的吹拂,杨花纷纷扬起,暗示着时间的推移与春天的变化。
  3. 胡姬半醉半遮面:胡姬微醉,面容被轻纱遮住,既显出她的妩媚,也透出几分神秘感。
  4. 恼杀幽州游冶儿:游冶儿因胡姬的娇羞与醉态而心烦意乱,表现了对春情的复杂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胡姬”比作春天的象征,表现其美丽与魅力。
  • 拟人:杨花在风中飘舞,仿佛有了生命,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游的场景,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人情的复杂与多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红楼:象征繁华与热闹,代表着人间的美好与奢华。
  • 杨花:象征春天的柔情与短暂,暗示生命的无常。
  • 胡姬:代表异域风情,寄托了对美好女性形象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胡姬”指的是: A. 汉族女子
    B. 外族的歌舞女子
    C. 诗人的朋友
    D. 诗中的花卉

  2. 诗中的“风起杨花欲暮时”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春天的热闹
    B. 时间的流逝与春光的短暂
    C. 夜晚的寂静
    D. 游玩的乐趣

  3. 诗的最后一句“恼杀幽州游冶儿”反映了哪种情感? A. 欢愉
    B. 忧伤
    C. 烦恼与不安
    D. 满足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诗词对比:

与李梦阳的《春游曲二首》相比,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慨。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则通过元宵的热闹场景,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尽管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 其二 阮敬斋慎斋云庄招饮桑榆别业 其一 周侯祠 举野狐话颂 西湖 题潘顺之落花图 其二 题潘顺之落花图 其三 题潘顺之落花图 其一 题画 过印上人故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纳新吐故 土窖 禾字旁的字 昵戏 包含闼的词语有哪些 节财 头稍自领 匸字旁的字 企附 爻字旁的字 南面称王 起叩 腹心股肱 流杯曲水 齿字旁的字 包含淋的成语 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