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9: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9:37
南都秉节望如山,总宪重来父老欢。
杨绾相唐骄侈格,长孺在汉觐觎寒。
功收治水三旬易,策救饥民十万难。
今日仙輀向琼海,野人酹酒泣江干。
南都的节令如山般稳重,总宪的到来让父老乡亲欢欣鼓舞。
杨绾与唐朝的骄奢风格相抗衡,长孺在汉朝面前追求寒冷的高贵。
治理水患功劳在三个月内完成,救助十万饥民却是困难重重。
今天的仙车驶向琼海,野人在江边酹酒,泪洒两岸。
海瑞(1514年-1587年),字汝弼,号刚峰,明代著名的清官和政治家,以刚直不阿、敢于直谏闻名。他在任职期间多次因坚持原则而遭到贬谪,但始终不改其志。
此诗作于海瑞担任苏州知府期间,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和民生困苦的关注,以及他对治理水患和救助饥民的努力与思考。
海瑞的《苏州府吴县叶绪昌》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对民生的深切关怀。诗歌开头以南都的节令和总宪的到来为背景,表达了对政治稳定的期待与民众欢欣鼓舞的情景。这种情感不仅体现了海瑞对国家未来的憧憬,也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敏锐观察。
接下来的两句提到杨绾与长孺,显示出对比与冲突。杨绾的奢侈与长孺的追求,象征着当时官场中的腐败与奢华,这种对比使得诗人在治理水患与救助饥民的艰难中,愈发显得有力和悲壮。海瑞在治理水患上取得的成绩与对十万饥民的救助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他在政治中的无奈与困境。
最后两句则以仙车和野人酹酒作结,表现出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仙车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而野人泣酒则象征着底层人民的苦难,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使得整首诗在表达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同时,深刻反映了海瑞的忧国忧民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南都政权和民生苦难的描绘,表达了海瑞对政治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困境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他作为清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南都指的是哪个城市?
诗中提到的“杨绾”代表了什么?
诗中“仙輀”象征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较,海瑞的诗在对民生关怀的深度上有所不同。杜甫更多地表现了战乱带来的困苦,而海瑞则集中在治理与救助上。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对社会现状有着深刻的反思与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