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1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14:36
宝篆龙煤烧欲残。细听铜漏已更阑。
纱窗斜月移梅影,特地笼灯仔细看。
幽梦断,旧盟寒。那时屈曲小屏山。
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
宝篆的香煤快要烧尽了,细心听铜漏,时光已过半夜。
纱窗外斜斜的月光映照着梅花的影子,特意点亮灯火仔细观看。
梦中情断,昔日的约定已经变得寒冷。那时我们曾在小屏山游玩。
如今的风光再也没有当年的美好,怎么还能把花枝当作寻常呢?
诗中提到的“小屏山”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地方,象征着诗人曾经的美好回忆和情感寄托。古代诗词中常用山水来表达情感,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赵长卿,字子韶,号青山,宋代词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常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中的细腻情感。
《鹧鸪天(腊夜)》创作于腊月寒冬之际,正值岁末年初,诗人通过夜晚的描写,抒发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思考。
赵长卿的《鹧鸪天(腊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一个人在腊夜时分的内心世界。开篇的“宝篆龙煤烧欲残”便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随着铜漏的滴答声,时光的流逝越发显得无情。
接着,诗人描绘了一个斜月下的场景,纱窗透出月光,映照着梅花的影子,展现出一种静谧而美好的画面。这一画面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人特意点亮灯火,意在细细品味这一刻的美好,然而,内心的“幽梦断,旧盟寒”,却透露出对过去情感的无奈与失落。
最后两句“风光得似而今不,肯把花枝作等闲”则是在对比昔日与今日的风光,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感慨。尽管花枝依旧美丽,但已无法与往日的情感相提并论,抒发了对于情感和时光流逝的深切思考。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意象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岁月、对情感的感慨,表现了深厚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夜晚的寂静和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情感的怀念,突显出人对过往岁月的珍惜与惋惜。
选择题:诗中的“铜漏”主要用来表示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幽梦断,旧盟寒”表达了诗人对____的惋惜。
判断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对/错)